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发已过半,无心离此溪。
病尝山药遍,贫起草堂低。
为月窗从破,因诗壁重泥。
近来常夜坐,寂莫与僧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山中溪畔的生活情景。"白发已过半,"表明诗人已经年迈,但依然无心离开这片清幽之地。"病尝山药遍"与"贫起草堂低"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因病而尝试着食用山中药材,一方面又因为贫穷,建造了一座简陋的草屋。
接下来的"为月窗从破,因诗壁重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尽管住处简陋,但他仍旧珍视那能够让心灵得到慰藉的文字艺术,因此不惜重修墙壁以保持这份精神寄托。
最后"近来常夜坐,寂莫与僧齐"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坐时,与远方寺院中和尚一样,都沉浸于静谧的夜色之中。这种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精神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了一个淡泊明志、乐道幽居的隐逸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
不详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不遇修寺日,无钱入影堂。
故来空礼拜,临去重添香。
僧得名难近,灯传火已长。
发心依止后,借住有邻房。
传骑一何催,山门昼未开。
高人终避世,圣主不遗才。
坐次欹临水,门中独举杯。
谁为旦夕侣,深寺数僧来。
似龙鳞又足,只是欠登门。
月里腮犹湿,泥中目未昏。
乞锄防蚁穴,望水写金盆。
他日能为雨,公田报此恩。
为郎名更重,领郡是蹉跎。
官壁题诗尽,衙庭看鹤多。
城池连草堑,篱落带椒坡。
未觉旗幡贵,闲行触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