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赞六首(其四)

以法界印,印诸善根。以平等印,普印诸业。

八万四千母陀臂,诸佛承我称提力。

八万四千清净眼,众生依我成正觉。

补陀岩下白花风,月照海漩三昧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观世音赞》第六首,以赞颂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为主题。诗中运用象征和比喻,表达了观音菩萨的广大法力和对众生的普度之愿。

"以法界印,印诸善根",形象地描绘观音菩萨以佛法无边的印记,印证并滋养众生的善念和善行;

"以平等印,普印诸业",强调菩萨以平等心对待所有众生,不论善恶都能给予救赎和启示;

"八万四千母陀臂,诸佛承我称提力",比喻观音菩萨的慈爱如母亲般庇护众生,连诸佛也依赖她的力量;

"八万四千清净眼,众生依我成正觉",表示观音菩萨具有洞察一切的智慧,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之路;

"补陀岩下白花风,月照海漩三昧底",描绘出观音菩萨居住的补陀山下的宁静景象,以及她深沉的禅定境界,如同月光照亮海面的漩涡。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以及她对众生的慈爱与智慧,体现了佛教中观音菩萨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观世音赞六首(其三)

圣慈悲愿观自在,海岸孤绝补陀岩。

贯花缨络普庄严,度生如幻现微笑。

有一众生起圆觉,即现三十二应身。

壁立千仞无依倚,住空还以自念力。

形式: 古风

观世音赞六首(其二)

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陀伽。

观身实相净圣果,自度众生大悲愿。

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

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

形式: 古风

观世音赞六首(其一)

海岸孤绝补陀岩,有一众生圆正觉。

八万四千清净眼,见尘劳中华藏海。

八万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槃生死不二见,是则名为施无畏。

八风吹播老病死,无一众生得安稳。

心华照了十方空,即见观世音慈眼。

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形式: 古风

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

刘侯才勇世无敌,爱画工夫亦成癖。

弄笔扫成苍角鹰,杀气棱棱动秋色。

爪拳金钩觜屈铁,万里风云藏劲翮。

兀立槎枒不畏人,眼看青冥有馀力。

霜飞晴空塞草白,云垂四野阴山黑。

此时轩然盍飞去,何乃巑屼立西壁。

祗应真骨下人世,不谓雄姿留粉墨。

造次更无高鸟喧,等闲亦恐狐狸嚇。

旁观未必穷神妙,乃是天机贯胸臆。

瞻相突兀摩空材,想见其人英武格。

传闻挥毫颇容易,持以与人无甚惜。

物逢真赏世所珍,此画他年恐难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