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云岩

和气津津出眉宇,平生快活随缘住。

忆昨思山林下来,如今却向城中去。

燕子初飞帘幕风,海棠睡重清明雨。

重唱龙山诸佛机,红尘动处云成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即将离开繁华城市,回归宁静山林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与外在环境的对比。

首句“和气津津出眉宇”,描绘了僧人离开前的平静与和谐,他的表情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喜悦与满足,仿佛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接着,“平生快活随缘住”表达了僧人一生追求的自在与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他相信生活中的快乐来自于对当下境遇的接受与感恩。

“忆昨思山林下来,如今却向城中去。”这两句转折,暗示了僧人从山林到城市的转变,既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有对新旅程的期待。这种情感的波动,体现了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变化,以及对自然与城市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

“燕子初飞帘幕风,海棠睡重清明雨。”这两句描绘了春日景象,燕子在轻风中翩翩起舞,海棠花在细雨中沉睡,生机勃勃的春意与宁静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也象征着僧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

最后,“重唱龙山诸佛机,红尘动处云成缕。”这两句表达了僧人回归山林后,将再次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如同云朵般自由飘逸,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通过“龙山诸佛机”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僧人对佛法的信仰与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转折,展现了僧人从城市到山林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自然、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至抚州崇仁县寄彭思禹奉议兄四首(其一)

去年岁饥民减口,晨无炊烟閒甑缶。

面馀菜色短气中,经营有钱易升斗。

抱孙买锄今岁丰,黄云?稏村村同。

东林鼓声是谁致,聪明慈惠陇西公。

形式: 古风

至抚州崇仁县寄彭思禹奉议兄四首(其二)

吏奸今古同一律,迩来间见复层出。

一邑雀息行镜中,公则生明无别术。

放衙下帘调索弦,来禽青李浴清泉。

吾侪呈押日课办,亦作岸巾相对眠。

形式: 古风

至抚州崇仁县寄彭思禹奉议兄四首(其三)

我年政如牧民术,败群者去羊蕃息。

向来盗窃如有盟,飞蹑垣墙度窗隙。

下车夜户民不闭,终夕四邻无犬吠。

一欢醉倒不须归,以塼支头路傍睡。

形式: 古风

至抚州崇仁县寄彭思禹奉议兄四首(其四)

争歌来为民父母,百里民心始安堵。

外台选才第荐之,何必知贤夺而去。

当持马足卧车辙,报汝百年终有别。

蹄涔不著横海鲸,簿书那容万人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