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非远城郭,寂尔隔嚣氛。
尚有南朝树,能留北固云。
川涛观海若,霜磬入江濆。
卫国丹青在,孤堂绿桂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甘露寺》,通过对甘露寺环境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首句"曾非远城郭"表达了寺庙虽偏远,但并非完全与世隔绝,暗示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寂尔隔嚣氛"进一步强调了寺内的宁静,远离尘世的喧嚣。
接下来的两句"尚有南朝树,能留北固云",通过南朝古树和北固山的云雾,寓言历史的痕迹和自然的永恒,增添了寺庙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川涛观海若"以江涛比喻寺庙旁的江水,仿佛能看到大海的壮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想象。
"霜磬入江濆"中的"霜磬"象征着僧人的修行和寺庙的钟声,它穿透江边的雾气,传入耳中,增添了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卫国丹青在,孤堂绿桂薰",以"卫国丹青"暗指甘露寺的壁画或历史遗迹,"孤堂绿桂薰"则描绘出寺庙内清幽的环境,绿桂的香气缭绕,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甘露寺的宁静与历史底蕴,以及诗人在此处的感悟,体现了宋诗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特点。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田收野更迥,墟里隔烟陂。
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
荆扉候不掩,稚子望先知。
自是一生乐,何须闾井为。
高树荫柴扉,青苔照落晖。
荷锄山月上,寻径野烟微。
老叟扶童望,羸牛带犊归。
灯前饭何有,白薤露中肥。
草木绕篱盛,田园向郭斜。
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
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
荒村人自乐,颇足平生心。
朝饭露葵熟,夜舂云谷深。
采山持野斧,射鸟入烟林。
谁见秋成事,愁蝉复怨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