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访叶茂长不遇有作

朝来出郭雨霏微,为访山人一叩扉。

去住只寻猿鹤路,风尘不染芰荷衣。

歌传白雪应难和,琴在青林已息机。

何处更探岩壑去,芙蓉湖上有鱼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人在雨中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然的氛围。首句“朝来出郭雨霏微”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清晨雨雾朦胧的景象,为整个画面铺垫了背景。接着,“为访山人一叩扉”点明了访友的目的,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去住只寻猿鹤路,风尘不染芰荷衣”两句,通过“猿鹤”这一意象,暗示了访者所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而“风尘不染芰荷衣”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的纯净与高洁,仿佛访者的心灵也如同芰荷一般,不受世俗尘埃的污染。

“歌传白雪应难和,琴在青林已息机”两句,运用了“白雪”与“青林”的意象,分别象征着高洁的音乐与清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访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息机”二字,寓意着放下世俗的纷扰,达到心灵的宁静状态。

最后,“何处更探岩壑去,芙蓉湖上有鱼矶”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访者在未能见到友人后,仍对未来探索未知世界充满期待的心情。芙蓉湖上的鱼矶,既是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访者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访友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7)

秦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三唐人惠山诗

招提远尘境,松桧何青苍。

缅想彼人外,流憩兹空堂。

濯缨孤云起,振衣高鸟翔。

至今山水间,毫翰余幽光。

我来慕同调,心静发泉香。

题诗醉萝月,俯仰世已忘。

青山无今古,心赏有伊人。

浮云辙既往,佳境兴方新。

林鸟声寂寂,石泉光磷磷。

已谢天路交,何必弹冠尘。

浩歌振空谷,长啸流高雯。

知音去我久,太虚聊可邻。

烟光被层峦,芳气寒清樾。

松门僧未归,石径泉不绝。

禅心觉无生,尘机坐来灭。

长天澹澄湖,微云逗凉月。

林虚夕吹爽,壑幽林籁发。

税驾从兹游,千秋同一辙。

形式: 古风

和三唐人惠山诗(其一)

金商薄秋麓,桂树凌青苍。

绪风叩元壑,爽籁奔虚堂。

俯听山虫鸣,仰视林雁翔。

方塘逗玉液,粼粼浮清光。

鉴貌烛毛发,漱齿流芳香。

买山未可得,招隐焉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三唐人惠山诗(其二)

金仙栖石龛,珠宫结灵樾。

黄叶樵路深,绿苔人履绝。

岩花见空色,山云悟生灭。

客来啸远风,僧行踏凉月。

香灯十地明,宝铎四天发。

已是都率宫,讵想襄城辙。

形式: 古风

春暮新斋偕友人步入惠山憩秦氏园亭

初阳革故阴,同人撰心赏。

总辔涉原隰,谷风荐五两。

牵裾袭芳郁,伐木递遐响。

林叶渐蒙密,岩葩尽升长。

钩云屡回复,名园出苍莽。

旋从童稚入,复偕魔犊往。

岩气乍扫涤,石楼发清爽。

瞩远无近寻,临深有余想。

仁智乐在斯,意适忘归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