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女吟

身外无一簪,何以供铅华。

饰行不饰容,浊水白藕花。

藕心乱如丝,妾心圆如珠。

丝乱端绪多,珠圆瑕颣无。

焉得偶君子,奉之此高节。

所生虽至亲,此意安可说。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身上没有一根发簪,如何打扮自己。
外表装饰不重于容貌,就像浑浊水中开放的白藕花。
藕的内心纷乱如丝,我心中的情感纯洁如珠。
思绪纷乱如同藕丝,我的心灵纯净无暇。
何处能寻到一位君子,来匹配我这高尚的品格。
虽然我们关系亲密,但这心意又怎能轻易言说。

注释

身外:指身体之外的装饰品。
簪:古代妇女用来固定头发的簪子。
铅华:古代女子化妆的代称。
饰行:装饰行为举止。
浊水:比喻世俗或不清澈的环境。
白藕花:象征纯洁或清高。
藕心:比喻内心。
丝:比喻思绪或情感的复杂。
珠:比喻心灵的纯洁。
瑕颣:瑕疵,缺点。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高节:高尚的节操。
至亲:极亲近的人。
此意:这种心意。
安可说:怎能轻易说出来。

鉴赏

诗中“身外无一簪,何以供铅华”两句,表达了女子对自己装饰的淡漠,她不在乎外表的华丽,只关心内心的修为。"饰行不饰容"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意指她更注重行为的修养而非面貌的打扮。

接下来的“浊水白藕花”描绘了一幅清新的自然景象,藕花在浊水中仍能保持洁白,象征着女子心灵的纯净无暇。

"藕心乱如丝,妾心圆如珠"则将藕花的心比作自己的心,虽然外表看似纷乱,但内里却是完美无瑕,如同一颗光滑完整的珠子。"丝乱端绪多,珠圆瑕颣无"强调了这种对比,尽管表面上看似复杂紊乱,但实质上却是完美无缺。

最后,“焉得偶君子,奉之此高节”表达了女子寻找一位品行兼优的伴侣,以这样的高标准去侍奉他。"所生虽至亲,此意安可说"则表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难以理解她这种坚守原则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女子内在美与外在淡泊的一种高洁情操,以及对于爱情的严肃态度和高标准。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过金鸡关

关头气象古,关下风烟淡。

春深草木活,岚重坑谷暗。

禽声著部奏,花色成窠勘。

归鞍虽若水,留此亦能暂。

形式: 古风 押[勘]韵

问陈彦升觅古瓦砚

魏主用死力,构彼铜雀台。

当时台上瓦,百澄为一坯。

烧成比坚玉,翠甲横崔嵬。

西陵既归后,此地日以摧。

后历典午朝,群雄力相豗。

兹台既已倾,此瓦只自堆。

岁久岸谷变,埋没深蒿莱。

初谁得耕人,刳之研松煤。

其理密且润,端歙真可咍。

彦升所有者,一一皆珍材。

自言欲购时,经岁无一枚。

琴纹与锡花,此乃如琼瑰。

前日秘阁下,重匣手自开。

示我者佳绝,恰用一朴裁。

形模甚古野,用可资怪魁。

归来作诗乞,愿致无迟回。

形式: 古风

问景逊借梅圣俞诗卷

前日读子诗,快我烦病躯。

若坐大暑中,琼杯饮琳腴。

辞严意清绝,敢谓人所无。

子乃不自高,尚尔尊圣俞。

为我诵佳句,实亦郊岛徒。

遂云有家藏,两轴如椽粗。

我方嗜此学,常恨失所趋。

愿子少假之,使之识夷途。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冷瓶

海南有陶器,质状矮而?。云初日炙就,锻铄不以火。

水壶丑突兀,酒甒肥磥砢。

山罍颈微肿,石鼎足已跛。

圆如鸱夷形,大比康瓠颗。

华元腹且皤,王莽口何哆。

蕃胡入中国,万里随大舸。

携之五羊市,巾匮费包裹。

侏㒧讲其效,泻辩若炙輠。

课以沸泉沃,冰雪变立可。

炙敲疗中渴,其用岂幺么。

君凡几钱得,不惜持遗我。

曾将对佳客,屡试辄亦果。

勿云远且陋,幸可置之左。

形式: 古风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