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晚是谁在吴越之地吟唱,风吹过千山万谷震动了空寂的森林。
蛟龙惊醒不敢再在水底躺,猿猴的啸声不时从山崖下传来。
我在黄山碧绿的溪边月下住宿,倾听这声音,竟放下手中的松间琴弦。
早晨醒来,果然是一位隐居江湖的高人,他买酒烹煮寒露打来的栗子作餐。
半醉之中,他的心声如同江海般激荡,客人的忧愁也在杯中消散无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之夜的景象。诗人在黄山碧溪旁度过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听到了远处吴会吟的声音,那声音如同风暴一般,穿越万壑,震撼着空中的林木。龙惊恐不敢安卧于水中,猿啸时而响起,从岩石下传来。这场面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声的敏感和对音乐美的享受。

然而,当诗人听闻吴吟的声音时,却停下了手中的琴弦。这里可能表达了一种艺术上的敬意或是对同行的赞赏。而后,诗人提到“朝来果是沧洲逸”,这可能是在说清晨后才知道那夜晚的吟唱者是一位隐逸之士。接着描述了这个人酤酒、用盘子盛饭,饭上还有霜栗,这些都是乡间野趣的写照。

最后两句“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则表达了诗人在听闻这位隐逸之士的吟唱后,自己也被激发起来,更加豪放地发出如江海般宏大的声音。然而,这种豪情又转瞬间化作旅途中的孤独愁绪,让人不禁沉浸于杯中寻找慰藉。这既是诗人个人的情感流露,也是对那夜晚音乐美好与孤寂交织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奔亡道中五首(其四)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姑孰十咏.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

形式: 古风

学古思边

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

流水若有情,幽哀从此分。

苍茫愁边色,惆怅落日曛。

山外接远天,天际复有云。

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

足系一书札,寄言难离群。

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

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

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

形式: 古风

泾川送族弟錞

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

锦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鸶。

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

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阳祠。

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

问我何事来,卢敖结幽期。

蓬山振雄笔,绣服挥清词。

江湖发秀色,草木含荣滋。

置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

愧无海峤作,敢阙河梁诗。

见尔复几朝,俄然告将离。

中流漾彩鹢,列岸丛金羁。

叹息苍梧凤,分栖琼树枝。

清晨各飞去,飘落天南垂。

望极落日尽,秋深暝猿悲。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