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八月潮面阔,天低地尽浮。
四山通潦水,万里聚重楼。
木杪仙人过,云中帝女游。
何时乘雅兴,徙倚豁吟眸。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八月潮水壮观景象,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湖面广阔、天水相连的壮丽画面。首句“八月潮面阔,天低地尽浮”直接点出时间与景象特点,潮水浩瀚,仿佛天与地都漂浮在水面之上,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接着,“四山通潦水,万里聚重楼”进一步扩展视野,将四周群山与湖水相接,远处的楼阁仿佛汇聚于无垠的湖面上,展现出一幅辽阔而又层次分明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湖水的广阔与气势。
“木杪仙人过,云中帝女游”两句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中有仙人穿越树梢,帝女在云间游玩的情景,既增添了诗的神秘感,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何时乘雅兴,徙倚豁吟眸”表达了诗人期待未来能够乘着雅兴,站在湖边,尽情欣赏这壮丽景色,抒发心中的感慨。这种对未来美好时刻的憧憬,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引人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洞庭湖八月潮的壮美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既有自然景观的宏大展现,也有诗人情感的细腻流露,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不详
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玉峰、,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岁去何劳守,春来不用追。
明朝想今夕,便是隔年期。
岁月添中减,人情黠处痴。
元正与除夜,相去几多时。
往事今如此,前途巳可知。
但求身健在,屡遇岁丰期。
自分为人拙,谁来问我痴。
朝回高枕卧,梦见孝文时。
三过飞来寺,今朝始一登。
恍疑山是客,顿悟我曾僧。
钟响出幽壑,猿声啼古藤。
本无来与去,明日问南能。
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
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
筑堤连相府,度碛到龙庭。
闻道西河里,漂流不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