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半夜觉松雨,照书灯悄然。
河声才淅沥,旧业近潺湲。
坐滴寒更尽,吟惊宿鹤迁。
相思不相见,日短复愁牵。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宁静与孤独,诗人在半夜醒来,听到了外面松树上的雨声,同时也照亮了书桌上的灯光。这不仅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河水的淅沥声响,是自然界的声音,而“旧业近潺湲”则暗示着诗人对于过去事务或学业的回忆和思索。
“坐滴寒更尽,吟惊宿鹤迁。”这里的“坐滴”指的是坐在那里听着雨滴落下,而“寒更尽”则是时间的流逝,夜晚的寒冷以及时间的推移。诗人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中吟诵诗句,惊起了宿在树上的鹤,鹤的飞迁也许象征着心中的忧思。
“相思不相见,日短复愁牵。”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由于无法相见,这种思念之情在短暂的秋日里变得更加沉重和牵挂。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常有的乡愁与离别之苦。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雨声、河水流动以及鹤叫等自然声音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夜里的孤独感受和对往事的回忆,同时也透露出对远方亲友无法相见的哀愁。这样的情感表达充满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意境美和哲理思考。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高槛起边愁,荔枝谁致楼。
会须教匠坼,不欲见蛮陬。
树痹无春影,天连觉汉流。
仲宣如可拟,即此是荆州。
燕台基壤穴狐蛇,计拙因循岁月赊。
兵革未销王在镐,桑蚕临熟客还家。
霏微对岸漳边雨,堆阜邻疆蓟北沙。
若到长平战场地,为求遗镞辟魔邪。
驱马复乘流,何时发虎丘?
全家上南岳,一尉事诸侯。
茶煮朝宗水,船停调角州。
炎方好将息,卑湿旧堪忧。
一曲大河声,全家几日行。
从容长约夜,差互忽离城。
镇北胡沙浅,途中霍岳横。
相逢莫已讯,诗雅负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