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楼

高槛起边愁,荔枝谁致楼。

会须教匠坼,不欲见蛮陬。

树痹无春影,天连觉汉流。

仲宣如可拟,即此是荆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高高的栏杆引发了我的愁绪,荔枝从何处送到这楼上。
我一定要让工匠剖开它,不愿见到那遥远的蛮荒之地。
树干上没有春天的痕迹,天空仿佛连接着汉水的流淌。
如果能与王粲的诗相比,这里就是荆州的风貌。

注释

高槛:高高的栏杆。
愁:忧愁。
荔枝:南方水果,此处可能象征远方的珍品。
致:送达。
楼:楼房。
会须:一定要。
教匠:工匠。
坼:剖开。
蛮陬:偏远地区,古代对未开化的边疆的称呼。
树痹:树干病态,形容荔枝树不再结果。
春影:春天的景色。
觉汉流:感觉到了汉水的流动,可能指远方的江河。
仲宣:王粲,东汉末年的诗人。
拟:比拟,相比。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此处可能代指诗人所在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之愁和对远方所思的深情。"高槛起边愁"表达了边关重镇的险峻与守军的心境;"荔枝谁致楼"则是说荔枝花开在楼上,似乎有人在此寄托着思念之情。"会须教匠坼"可能是在询问或感叹何时能让工匠修补这高墙,以防外敌;"不欲见蛮陬"则是表达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愿看见或涉足之意。"树痹无春影"形容树木在严寒中失去了生机,连春天的气息也感受不到;"天连觉汉流"则描绘了一种连天皆青的境界,似乎天空与河流相连,给人以辽阔无边之感。最后两句"仲宣如可拟,即此是荆州"可能是在提及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事件,暗示诗中的情景与那个故事相呼应,而"即此是荆州"则直接指出诗中所写之地即为荆州。

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点化,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人归上党

燕台基壤穴狐蛇,计拙因循岁月赊。

兵革未销王在镐,桑蚕临熟客还家。

霏微对岸漳边雨,堆阜邻疆蓟北沙。

若到长平战场地,为求遗镞辟魔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人自苏州之长沙县官

驱马复乘流,何时发虎丘?

全家上南岳,一尉事诸侯。

茶煮朝宗水,船停调角州。

炎方好将息,卑湿旧堪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马戴书记之太原

一曲大河声,全家几日行。

从容长约夜,差互忽离城。

镇北胡沙浅,途中霍岳横。

相逢莫已讯,诗雅负雄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从兄之太原副使

少载琴书去,须知暂佐军。

初程见西岳,尽室渡横汾。

元日何州在,枯风宿馆闻。

都门送行处,青紫骑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