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上党

燕台基壤穴狐蛇,计拙因循岁月赊。

兵革未销王在镐,桑蚕临熟客还家。

霏微对岸漳边雨,堆阜邻疆蓟北沙。

若到长平战场地,为求遗镞辟魔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燕台之下,狐狸和蛇出没于古老的根基,计划拙劣,拖延了时日。
战争还未结束,君王仍驻守镐京,当桑蚕即将丰收,客人们却急于回家。
细雨洒落在对岸的漳河边,邻近的边界则是蓟北的沙漠。
如果能到达长平古战场,或许能找到遗留的箭矢,以驱除邪恶的力量。

注释

燕台:古代燕国的遗址。
基壤:地基土壤。
穴狐蛇:狐狸和蛇出没。
计拙:计划不周。
因循:拖延。
岁月赊:时间长久。
兵革:兵器和甲胄,代指战争。
销:停止。
王在镐:君王在镐京(西周都城)。
桑蚕:农业活动,象征和平。
临熟:即将成熟。
客还家:游子归乡。
霏微:细雨蒙蒙。
漳边雨:漳河之畔的雨。
堆阜:堆积的山丘。
邻疆:相邻的边境。
蓟北沙:蓟北的沙漠。
长平战场: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地点。
遗镞:遗留的箭头。
辟魔邪:驱除邪恶或迷信中的邪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之后士兵返乡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和人物行动的刻画,表现了战争结束后人们渴望平静生活的心情。

"燕台基壤穴狐蛇,计拙因循岁月赊。"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景象,燕台即古代燕国都城遗址,这里以狐狸和蛇类动物的栖息来形容战乱后环境的破败和荒芜。同时也暗示了时间在无声中流逝,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

"兵革未销王在镐,桑蚕临熟客还家。" 这两句表明战争虽然暂告段落,但余波尚存(“兵革未销”),而统治者仍在位(“王在镐”)。然而,不管外界的动荡与否,自然界依旧循环,桑蚕即将成熟,这是一个季节更替的信号,也暗示着生活总要继续。"客还家"则是对归乡者的一种抒情,表达了他们对家的思念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霏微对岸漳边雨,堆阜邻疆蓟北沙。"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雨后湿润的景象,"霏微对岸漳边雨" 给人以细雨绵绵的感觉,而"堆阜邻疆蓟北沙" 则是对地理环境的具体描述,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

最后两句 "若到长平战场地,为求遗镞辟魔邪。" 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灾难有着深刻的反思,通过寻找战场上的遗物(“遗镞”),以此警示后世,避免重蹈覆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人自苏州之长沙县官

驱马复乘流,何时发虎丘?

全家上南岳,一尉事诸侯。

茶煮朝宗水,船停调角州。

炎方好将息,卑湿旧堪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马戴书记之太原

一曲大河声,全家几日行。

从容长约夜,差互忽离城。

镇北胡沙浅,途中霍岳横。

相逢莫已讯,诗雅负雄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从兄之太原副使

少载琴书去,须知暂佐军。

初程见西岳,尽室渡横汾。

元日何州在,枯风宿馆闻。

都门送行处,青紫骑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友人出塞

榆关到不可,何况出榆关。

春草临岐断,边楼带日闲。

人归穹帐外,鸟乱废营间。

此地堪愁想,霜前作意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