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海棠

古人花谱名浮实,独有海棠真第一。

我家千树足奇花,晚得此花尤杰出。

每逢春色鼎来时,争逞新妆媚晴日。

浑如酒晕入香腮,宛似胭脂施玉质。

雨后妖娆倍有情,天然富贵曾无匹。

夜深烛下更端相,睡起还疑春思郁。

老来百事尽疏慵,颇喜与花时款密。

岂知牢落向江城,骤尔乖离心若失。

试从僻陋强搜寻,偶得一株天所乞。

纤枝虽瘦不禁春,亦有花光相照拂。

一时游子睹争先,共叹凡花难跂及。

愈令倦客忆故园,不觉泪沾衫袖湿。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人的花谱中,海棠被誉为最美的花朵。
我家有许多奇异的花,但晚来的海棠尤为出色。
每当春天来临,海棠便盛装打扮,展现娇艳。
它像酒晕染上女子的脸颊,又似胭脂点缀在玉质肌肤。
雨后的海棠更加娇媚动人,无人能比其富贵气质。
夜晚在烛光下欣赏,醒来仍觉满心春意。
年老后我疏懒了许多,却特别喜欢和花儿亲近。
没想到会在江城遇到,突然分离让我心痛。
我努力在偏僻处寻找,意外得到一株天赐的海棠。
虽然枝干细弱,但它仍能承受春光的洗礼。
游子们见到它都赞叹不已,感叹寻常花朵难以企及。
这让我这个疲倦的旅人更加思念故乡,不知不觉泪湿衣袖。

注释

浮实:古代对海棠的美称。
海棠:古代名花,被誉为花中之冠。
奇花:罕见而美丽的花。
妖娆:娇艳动人的样子。
牢落:孤独、落寞。
江城: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天所乞:像是上天赐予的。
花光:花的光彩。
倦客:疲惫的旅人。
故园: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海棠花的深厚情感和欣赏。开篇即点出“古人花谱名浮实,独有海棠真第一”,表明作者认为海棿在众多花卉中独树一帜,非同凡响。接着,“我家千树足奇花,晚得此花尤杰出”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园中的海棠花的自豪和珍视之情。

诗人通过“每逢春色鼎来时,争逞新妆媚晴日”、“浑如酒晕入香腮,宛似胭脂施玉质”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海棠花在春天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这些形容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也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

“雨后妖娆倍有情,天然富贵曾无匹”则表达了海棠花在雨后的独特韵味,它不仅美丽,而且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高贵气质。诗中通过“夜深烛下更端相,睡起还疑春思郁”也描写了作者夜晚对着蜡烛欣赏海棠花时的心境,那份沉醉和思念宛如梦境。

至于“老来百事尽疏慵,颇喜与花时款密”则透露出诗人年岁渐长,对世间万事已不再执着,而对花的喜爱却愈发亲近和珍惜。然而,“岂知牢落向江城,骤尔乖离心若失”则表达了作者面对可能永远失去这份美好时的心情。

诗中最后几句“试从僻陋强搜寻,偶得一株天所乞。纤枝虽瘦不禁春,亦有花光相照拂。一时游子睹争先,共叹凡花难跅及”则表达了诗人在失去美好之后的寻觅与珍视,以及对海棠花之美的无限赞赏。末句“愈令倦客忆故园,不觉泪沾衫袖湿”则表现出诗人面对这份难以触及的美丽时,内心深处的乡愁和哀伤。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夜来同诸公泛舟湖中乐甚因更潭名作北湖乃作拙句呈诸友亲聊以纪一时之胜云

北山万仞罗翠屏,下有湖水镜面平。

山影静倒千丈碧,波光冷浸一天星。

自有此湖知几岁,居人日日常经行。

但知湖水鸭头绿,谁人向此含幽情。

我来正值秋容媚,野旷天空风物清。

烟横木末斜阳晚,云散溪头明月升。

放舟直入波深处,水鸟窥人元不惊。

天晴水暖鱼亦乐,时见泼剌波间鸣。

持竿举网忽有得,满座欢呼山岳倾。

水面黄花更堪爱,盈盈伫立如娉婷。

栗玉簪头红一点,随风翠带还相萦。

兴来不觉千钟尽,众宾皆醉无一醒。

渔榔敲罢棹歌起,十里犹闻笑语声。

谪仙死后无此乐,我今此乐真难并。

人生适意未易得,此湖从此宜知名。

要配北山长不朽,酹酒更告山之灵。

我欲结茅湖上住,尽使湖光入户庭。

枕流漱石过一世,不妨清处时濯缨。

更酿此湖作春酒,招我四海良友朋。

夜夜扁舟同载月,樽前吹笛到天明。

形式: 古风

姑溪楼

四面楼成已壮观,兹楼仍更出云间。

一条溪引五湖水,千里江分两岸山。

是处风烟俱秀发,旧家气象顿追还。

公馀幸此同登览,一醉休辞酒量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忠侍者自隐静来既归觅诗因述其意以赠之自可呈似简堂老师也

上人手持隐静书,示我刊成送行句。

飘忽如云不可留,又归隐静山中去。

自谓为僧亦有缘,获事老师非易遇。

第念学道须遍参,要證此心归宿处。

退量天分不如人,亦复性资非颖悟。

那能终日坐蒲团,只看水上浮杯渡。

挑囊亦欲走诸方,趁此年龄犹未暮。

他时参竟却归来,伴我老师岩上住。

上人此意似可嘉,止是出家儿调度。

老师若也可其言,不应忘却来时路。

形式: 古风

泽民因诵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慨然有感遂广此意作诗相示余以谓人之会遇各自有时年少固不可留而时亦何可待乐天自不应出此语而泽民亦不应为此诗因反其意以和之(其一)

老去疏慵厌仕途,归来林下学真如。

不思身外千般事,只占人间一味愚。

但得清尊长对客,纵添白发亦从渠。

世间达宦多忧畏,胸次还能似我无。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