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同诸公泛舟湖中乐甚因更潭名作北湖乃作拙句呈诸友亲聊以纪一时之胜云

北山万仞罗翠屏,下有湖水镜面平。

山影静倒千丈碧,波光冷浸一天星。

自有此湖知几岁,居人日日常经行。

但知湖水鸭头绿,谁人向此含幽情。

我来正值秋容媚,野旷天空风物清。

烟横木末斜阳晚,云散溪头明月升。

放舟直入波深处,水鸟窥人元不惊。

天晴水暖鱼亦乐,时见泼剌波间鸣。

持竿举网忽有得,满座欢呼山岳倾。

水面黄花更堪爱,盈盈伫立如娉婷。

栗玉簪头红一点,随风翠带还相萦。

兴来不觉千钟尽,众宾皆醉无一醒。

渔榔敲罢棹歌起,十里犹闻笑语声。

谪仙死后无此乐,我今此乐真难并。

人生适意未易得,此湖从此宜知名。

要配北山长不朽,酹酒更告山之灵。

我欲结茅湖上住,尽使湖光入户庭。

枕流漱石过一世,不妨清处时濯缨。

更酿此湖作春酒,招我四海良友朋。

夜夜扁舟同载月,樽前吹笛到天明。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山高耸似翠屏,湖水如镜映山青。
山影倒映水中碧,波光闪烁映星晨。
湖水存在已多年,居民每日湖边行。
湖水鸭头般碧绿,谁能体会其中情。
我来访时秋色美,野外开阔空气清。
夕阳斜照木梢头,月儿升起溪水旁。
驾舟深入湖心去,水鸟见人也不慌。
晴天暖水鱼欢畅,偶尔跃出水声响。
垂钓撒网有所获,满座欢喜似山倾。
黄花点缀水面美,亭亭玉立如佳人。
花朵如玉戴红点,随风飘动翠带绕。
饮酒忘却千杯醉,宾客沉醉无人醒。
渔歌过后桨声起,笑声十里回荡清。
李白仙逝无此乐,今日之乐实难并。
人生如意不易求,此湖从此名应显。
愿与北山共长久,敬酒告知山之灵。
欲在湖畔建草庐,让湖光洒满庭院。
枕着流水漱石过,偶尔洗涤冠上缨。
以湖酿成春日酒,邀请四海好友亲。
扁舟共赏月夜景,直到天明笛声清。

注释

北山:高大的山。
翠屏:翠绿色的屏障。
湖水:平静的湖面。
镜面平:像镜子一样平整。
山影:山的倒影。
碧:碧绿。
泼剌:鱼跃出水面的声音。
渔榔:捕鱼的棒槌。
棹歌:船夫的歌谣。
谪仙:指李白,被贬谪的仙人。
适意:称心如意。
宜知名:应该被广泛知道。
结茅:建造茅屋。
户庭:家院。
濯缨:清洗冠带,比喻超脱世俗。
良友朋:好友们。
扁舟:小船。
载月:乘月而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乐趣的珍视。开篇“北山万仞罗翠屏,下有湖水镜面平。”两句,以宏伟的北山和如镜的湖水设定了整个意境,给人以深远宁静之感。

接着,“山影静倒千丈碧,波光冷浸一天星。”写出了山影倒映在湖中的景象,以及湖面反射着天上的星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和深刻领悟。

“自有此湖知几岁,居人日日常经行。”表明诗人对这片湖光山色已经熟悉,对这里的生活也感到习以为常。紧接着,“但知湖水鸭头绿,谁人向此含幽情。”则流露出诗人对此地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情感寄托。

“我来正值秋容媚,野旷天空风物清。”写出了秋季的美好,以及广阔无垠的天空和清新的自然风光。随后,“烟横木末斜阳晚,云散溪头明月升。”则描绘出了一幅秋夜的宁静图景。

“放舟直入波深处,水鸟窥人元不惊。”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境,而“天晴水暖鱼亦乐,时见泼剌波间鸣。”则写出了一个温馨的画面,其中天气晴好,湖水温暖,连鱼儿都显得快乐自在。

接下来的几句,“持竿举网忽有得,满座欢呼山岳倾。水面黄花更堪爱,盈盈伫立如娉婷。”描绘了捕鱼的乐趣和对湖中黄花的喜爱,以及这种美好时光中的悠然自得。

“栗玉簪头红一点,随风翠带还相萦。”则是对诗人装饰的一种描写,展示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紧接着,“兴来不觉千钟尽,众宾皆醉无一醒。”表达了宴席上的欢乐和忘我之境。

“渔榔敲罢棹歌起,十里犹闻笑语声。”则是对音乐与自然交融的美好描绘,而“谪仙死后无此乐,我今此乐真难并。”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情趣的珍惜和独特感受。

最后,“人生适意未易得, 此湖从此宜知名。”则是对人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的肯定,以及对这片湖光山色的永恒纪念。而“要配北山长不朽,酹酒更告山之灵。”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美景能与自己共存久远,并以酒作为一种祭祀,以保佑这种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湖光山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乐趣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姑溪楼

四面楼成已壮观,兹楼仍更出云间。

一条溪引五湖水,千里江分两岸山。

是处风烟俱秀发,旧家气象顿追还。

公馀幸此同登览,一醉休辞酒量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忠侍者自隐静来既归觅诗因述其意以赠之自可呈似简堂老师也

上人手持隐静书,示我刊成送行句。

飘忽如云不可留,又归隐静山中去。

自谓为僧亦有缘,获事老师非易遇。

第念学道须遍参,要證此心归宿处。

退量天分不如人,亦复性资非颖悟。

那能终日坐蒲团,只看水上浮杯渡。

挑囊亦欲走诸方,趁此年龄犹未暮。

他时参竟却归来,伴我老师岩上住。

上人此意似可嘉,止是出家儿调度。

老师若也可其言,不应忘却来时路。

形式: 古风

泽民因诵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慨然有感遂广此意作诗相示余以谓人之会遇各自有时年少固不可留而时亦何可待乐天自不应出此语而泽民亦不应为此诗因反其意以和之(其一)

老去疏慵厌仕途,归来林下学真如。

不思身外千般事,只占人间一味愚。

但得清尊长对客,纵添白发亦从渠。

世间达宦多忧畏,胸次还能似我无。

形式: 七言律诗

和吴致政韵

晚学知谁继后尘,乡闾旧仰老成人。

门无车马何妨静,室有诗书不厌贫。

闹里抽身甘寂寞,閒中觅句斗清新。

杖藜莫惜频过我,共醉床头满榼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