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仞连峰积翠新,灵踪依旧印轮巡。
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世人。
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彊秦。
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山川的深切感悟。开篇“万仞连峰积翠新,灵踪依旧印轮巡”描绘出一幅连绵不绝的青翠山脉与悠远的仙踪交织的画面,其中“万仞”形容山势之险峻,“灵踪”则暗示着仙人或神迹的存在,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向往。
继而“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世人”中,“捧日”象征着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安皇道”则是仙家修炼之法,诗人询问自己为何不以仙道自安,而是要将仙境展示给俗世间的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彊秦”一段,通过“擘峻流”、“穿太岳”的壮丽描写,展示了诗人对雄伟山川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心中对王者气象的敬畏和对历史遗迹的怀念。
最后,“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中,“负天工背”形容承载着天地造化之力,“索取风云际会身”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达到精神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神仙思想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尘世与仙境选择的矛盾。
不详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一作仲明,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长与韶光暗有期,可怜蜂蝶却先知。
谁家促席临低树,何处横钗戴小枝?
丽日多情疑曲照,和风得路合偏吹。
向人虽道浑无语,笑劝王孙到醉时。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
无定河边蕃将死,受降城外虏尘空。
旗缝雁翅如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
此中境既无佳境,他处春应不是春。
金榜真仙开乐席,银鞍公子醉花尘。
明年二月重来看,好共东风作主人。
大底荣枯各自行,兼疑阴骘也难明。
无门雪向头中出,得路云从脚下生。
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嵘。
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