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

万仞连峰积翠新,灵踪依旧印轮巡。

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世人。

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彊秦。

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连绵万仞的山峰积聚着新鲜的翠色,神灵的足迹依然按照古老的轮回在巡视。
哪里比得上捧着太阳守护皇道,不要向世人展示回归山林的景象。
它已经开辟激流穿越巍峨的太岳,长久地扶持王者之气环绕强大的秦国。
它的威势仿佛背负着天工之力,期待着风云际会的时刻展现自我。

注释

万仞:形容极高峻的山峰。
灵踪:指神灵或圣贤留下的踪迹。
捧日:比喻守护或侍奉君主。
皇道:古代指皇帝的统治之道。
回山:指隐居或退隐山林。
峻流:急流,形容水流湍急。
太岳:古代称华山为太岳,这里泛指高山。
王气:古代认为帝王的气象,象征权力和运势。
风云际会:比喻时机成熟,各种有利条件汇聚。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山川的深切感悟。开篇“万仞连峰积翠新,灵踪依旧印轮巡”描绘出一幅连绵不绝的青翠山脉与悠远的仙踪交织的画面,其中“万仞”形容山势之险峻,“灵踪”则暗示着仙人或神迹的存在,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向往。

继而“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世人”中,“捧日”象征着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安皇道”则是仙家修炼之法,诗人询问自己为何不以仙道自安,而是要将仙境展示给俗世间的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彊秦”一段,通过“擘峻流”、“穿太岳”的壮丽描写,展示了诗人对雄伟山川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心中对王者气象的敬畏和对历史遗迹的怀念。

最后,“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中,“负天工背”形容承载着天地造化之力,“索取风云际会身”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达到精神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神仙思想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尘世与仙境选择的矛盾。

收录诗词(39)

秦韬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一作仲明,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 字:中明
  •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 生卒年:882

相关古诗词

对花

长与韶光暗有期,可怜蜂蝶却先知。

谁家促席临低树,何处横钗戴小枝?

丽日多情疑曲照,和风得路合偏吹。

向人虽道浑无语,笑劝王孙到醉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边将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

无定河边蕃将死,受降城外虏尘空。

旗缝雁翅如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曲江

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

此中境既无佳境,他处春应不是春。

金榜真仙开乐席,银鞍公子醉花尘。

明年二月重来看,好共东风作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问古

大底荣枯各自行,兼疑阴骘也难明。

无门雪向头中出,得路云从脚下生。

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嵘。

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