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
无定河边蕃将死,受降城外虏尘空。
旗缝雁翅如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疆将领的英勇形象和战争场景,展现了古代军事生活的壮阔画面。诗人通过对比手中的剑光如电、马奔驰如风,表达了边将在战场上的迅猛与轻盈,以及他们征战所取得的连续胜利。
"无定河边蕃将死,受降城外虏尘空。"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边疆将领即将赴死的悲壮场面,无定河旁,他在接受敌军投降的同时,也感慨于生命即将终结,而战场之外的敌军只留下一片荒凉。
"旗缝雁翅如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 这两句则是对战争景象的细腻描绘,将领手中的旗帜随风飘扬,如同雁翅,而箭矢则在空中穿梭,有着强烈的战斗气息。
最后,"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事迹的追思与赞叹,将领所站之地是燕山之巅,但他不知道是谁在这块高耸的石头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激昂的情感,展示了边疆将领的英勇与孤独,以及战争中的人性思考。
不详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一作仲明,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
此中境既无佳境,他处春应不是春。
金榜真仙开乐席,银鞍公子醉花尘。
明年二月重来看,好共东风作主人。
大底荣枯各自行,兼疑阴骘也难明。
无门雪向头中出,得路云从脚下生。
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嵘。
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炉中九转鍊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
群岳并天先减翠,大江临海恐无声。
赋归已罢吴门钓,身老仍抛楚岸耕。
唯有太平方寸血,今朝尽向隗台倾。
折妖放艳有谁催,疑就仙中旋折来。
图把一春皆占断,固留三月始教开。
压枝金蕊香如扑,逐朵檀心巧胜裁。
好是酒阑丝竹罢,倚风含笑向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