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词十三首(其八)

新丰道上灞陵头,又送夫君去远游。

借问柳枝能寄否,古今共有几多愁。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翻译

在新丰大道上接近灞陵的尽头,又一次送你踏上遥远的旅程。
请问这柔弱的柳枝能否承载我对你的思念,自古以来,有多少人经历过这样的离愁别绪。

注释

新丰道:古代道路名,通往长安。
灞陵:汉代陵墓,此处代指送别的地点。
夫君:古代对丈夫的称呼。
远游:长途旅行或出仕远方。
借问:询问,征求同意。
柳枝:象征离别和思念的意象。
能寄否:能否寄托相思之情。
古今:从古至今。
几多愁:多少离愁别绪。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诗人对于即将远行者深切的情感和无限的思念。首句“新丰道上灞陵头”设置了送别的场景,地点明确,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又送夫君去远游"透露出诗人对这次离别的复杂情绪和不舍之心,“夫君”一词传达出深厚的情感,表明这是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这里的“远游”,既指物理上的长途跋涉,也可能隐喻精神或心灵上的远行。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借问柳枝能寄否”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柳枝这种自然物象来传递自己的思念和情感。这里的“柳枝”,不仅是一种常见于送别之景中的植物,也是一个充满文化符号的形象,常用以寄托离愁。

最后一句“古今共有几多愁”则是对人类历史上无数离别情感的一种抽象表达。这里的“古今”,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将个人的情感与整个历史的广度相联系,显得格外沉重和深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一幅送别图景,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个人悲欢离合之情感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柳枝词十三首(其七)

舞腰缤纷长乐东,柳间怅饮送春风。

请君试望邯郸道,青门袅袅彻新丰。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词十三首(其六)

双双春燕飏云霄,楚国宫深乐事饶。

会待急管繁弦际,试取纤条并舞腰。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词十三首(其五)

长门宫晓未成妆,结雨萦风蔽琐窗。

莫令透入华梁燕,那堪负汝更双双。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词十三首(其四)

属车隐隐远如雷,陈后愁眉久不开。

杨花都不知人意,故入长门宫里来。

形式: 词牌: 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