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城十景(其二)花桥钓艇

花桥通驷马,锦里昔鸣珂。

红雨桃飘浪,青丝柳蘸波。

石阑晴更倚,钓艇晚还过。

鱼暖金翻藻,鸥凉白宿荷。

先贤多胜赏,落日一渔蓑。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花桥与锦里的景象,以及傍晚时分的钓鱼小艇,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意。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

首联“花桥通驷马,锦里昔鸣珂”描绘了花桥的壮丽与过往的繁华,驷马代表了古代的豪华出行,鸣珂则是贵族车马行进时发出的响声,这里暗示了过去锦里的繁荣景象。

颔联“红雨桃飘浪,青丝柳蘸波”则转向了对当前景象的描绘。红雨形容桃花随风飘落,如同细雨般轻盈,而青丝柳则指柳树的柔条,它们轻轻触碰水面,仿佛在与波浪嬉戏。这两句通过色彩对比和动态描写,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

颈联“石阑晴更倚,钓艇晚还过”进一步展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活的节奏。晴天时人们喜欢倚靠在石栏上欣赏美景,而傍晚时分,钓鱼的小艇又会经过此处,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这两句通过日常活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尾联“鱼暖金翻藻,鸥凉白宿荷”则将视角转向了水中的生物。鱼儿在温暖的水中游动,金色的鳞片在藻类中闪烁,而白鹭则在荷叶间栖息,画面和谐而宁静。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一句“先贤多胜赏,落日一渔蓑”总结了前文的描述,提到历史上许多先贤都曾在此地留下美好的回忆,而落日时分,一位垂钓者穿着蓑衣的身影,成为了这幅画卷中最温馨的一笔。这句话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永恒价值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花桥、锦里、钓鱼小艇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

收录诗词(362)

刘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义城十景(其三)鲁坛古市

洙泗流波远,尊崇百代同。

衣冠循习气,俎豆想馀风。

市废残槐绿,坛虚野杏红。

坏垣迷古铎,宿草卧悬钟。

文沼今更化,弦歌幸岁丰。

形式: 古风

义城十景(其四)汉营馀垒

先世逢昌运,经邦建武威。

六韬开豹略,八阵出鱼丽。

山岳雄图在,风云霸业移。

泉声悲鼓角,树影见旌旗。

自拟羊公石,登临不尽思。

形式: 古风

义城十景(其五)鸡笼晓月

林峦多胜概,彷佛类鸡笼。

古木千章绕,流泉一脉通。

曙光浑杳霭,云气总朦胧。

玉兔还留白,金乌未吐红。

降神生俊彦,何必羡高崧。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义城十景(其六)马鞍晴云

二气多融结,奇形解六飞。

岚光时吐吸,日影半熹微。

顷刻成苍狗,须臾变白衣。

去来如有意,动静总忘机。

一旦为霖雨,丰穰赈岁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