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僧辟馆坐诸生,夜久亦闻弦诵声。
物外喜君能笔砚,尘中愧我漫簪缨。
钵飧尚返慈乌哺,囊句时为老凤鸣。
他日篮舆莲社约,秖应惠远识渊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寄昙晦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赞赏之情的诗句。
“高僧辟馆坐诸生”,描绘出一个场景:在高僧的书房里,众弟子围坐在一起。这不仅仅是空间的描述,更透露出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夜久亦闻弦诵声"则表明诗人在长夜中仍能听到琴瑟的弹奏之声,这些声音构成了书房里的背景音,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接着,“物外喜君能笔砚”和“尘中愧我漫簪缨”,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与自我反省。"物外喜君能笔砚"意味着诗人对于朋友能够超脱世俗,专心于文墨的追求感到欣慰;而"尘中愧我漫簪缨"则是诗人对自己在红尘中的游走,不够专注和纯粹表示出自责之情。
“钵飧尚返慈乌哺,囊句时为老凤鸣”这两句则充满了深厚的情感。"钵飧尚返慈乌哺"中,“钵飧”指的是僧侣的食物,而“慈乌哺”则是对朋友温暖如母爱的赞美;"囊句时为老凤鸣"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像老凤那样,在适当的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他日篮舆莲社约,秖应惠远识渊明”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邀请和期待。"篮舆莲社约"表明有一个文学社团的聚会,而“秖应惠远识渊明”则是希望朋友能够理解并赞赏那些深奥、难以明白的智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精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精神上的追求。
不详
道无南北本同流,远赴丛林非所求。
到底此生俱扰扰,从前何事不悠悠。
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
蚤晚相从岩下寺,对床清话雨飕飕。
青鬓追随到白头,中间忧患两悠悠。
异时果有臧仓沮,他日宁无雍齿侯。
旧隐重过三径菊,昔贤何在五湖舟。
一杯坐阻论文酒,老懒闭门春事休。
路贫不在扊扅炊,调苦谁闻食菜时。
枉道故于寻尺见,求人曷以斗升为。
夷吾不去齐何患,叔向方来晋可知。
得士则兴今亦古,可能只直五羊皮。
客舍春寒数挽衣,云重雨湿不闻鼙。
老妻未免负薪叹,稚子何为索饭啼。
南地好山青不断,故园芳草绿应齐。
胸中磈磊但尘土,惭愧锦囊兼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