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阳将幕开,濯锦使旌来。
欲识关头雪,正如江上梅。
宵衣矜远俗,露冕寄良才。
岂待三年最,脩梧茂帝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司马光所作,名为《送程端明知成都》。诗中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和情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对友人的期许。
"高阳将幕开,濯锦使旌来。"
这两句描写的是送别时的壮观场面。高阳是古代地名,这里指代军营或官署的大门。将幕即军帐,开启意味着出发的时刻临近。而“濯锦使旌来”则形象地表达了节日的喜悦和盛况,濯锦是古代的一种织物,使旌指的是迎接或送别时使用的旗帜。
"欲识关头雪,正如江上梅。"
这两句诗用鲜明的意象进行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程端明的祝愿。关头雪和江上梅都是形容洁白无暇、孤傲自立之物。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像这些美好的事物一样,保持纯洁和高贵。
"宵衣矜远俗,露冕寄良才。"
“宵衣”指的是夜深时分换上的衣服,这里隐喻着诗人的深思和对友人的关切。“矜远俗”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的超脱和不屑。而“露冕寄良才”则是说诗人将自己的抱负和期望托付给朋友,希望他能够发挥所长。
"岂待三年最,脩梧茂帝台。"
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期许。“岂待”意为难道,三年指的是一段较长的时间,而“最”则意味着最高或最好的状态。而“脩梧茂帝台”是对朋友美好前景的一种祝愿,其中脩梧指的是草木繁盛,帝台则喻示着尊贵和显赫的地位。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高远期许,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厩吏整车马,匆匆办晓装。
青緺出阊阖,朱旆指沧浪。
野店杏初发,津亭柳已黄。
行行不可驻,犹及劝耕桑。
冠佩郁相映,由来积德家。
一时推隽异,四海走声华。
图籍添舟重,江山忘路赊。
夷涂指霄汉,局骥不须嗟。
厌苦折腰久,飘然黄鹄飞。
田园未芜没,邻曲有光辉。
昔奋儒衣去,今纡朝绂归。
人生贵知足,得此已为稀。
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
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
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