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
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
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送蒲中舍霜致政归蜀(其二)》。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逝去青春和友情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中的离别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念昔两髲日,乌奴同燕游。”这里,“两髲”指年轻时期的头发未白,乌奴是古代对仆从的亲切称呼。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一起在春天的游乐,这份记忆充满了欢愉和自由。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人生态度,无论何时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感到忧愁。这种心境体现了诗人的乐观与豁达。
然而,“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岁月匆匆,到了现在,诗人的头发已经变白,这种突然的相遇让他忍不住想要哭泣。这两句反映出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带来的感慨。
最后,“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诗人邀请朋友去某个地方留下墨迹,这里提到的“水西楼”可能是他们相聚的地方,也许象征着一段美好的回忆。诗句中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记忆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欢乐与今朝离别,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以及对友情深沉怀念的情感。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时,那种既豁达又不舍的复杂心境。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西伯昔断讼,令名存迄今。
南临大河曲,北倚首阳岑。
俗被圣贤化,人多礼让心。
夫君老经术,终日想鸣琴。
高枕聊成梦,晴空忽见花。
浮生尽是客,何处得为家。
旅食帝城久,归舟泽国赊。
勿因菰菜味,回首浩无涯。
翠柏老精舍,红尘倦帝城。
千山一锡远,万里片云轻。
江栈纡还直,天星纵复横。
听猿应更喜,还是故乡声。
元戎台鼎旧,大府节旄新。
边候正无事,宾筵况得人。
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
斋酿蒲萄熟,飞觞不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