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王徐子晋

十载长沙路二千,归心日夜在长安。

居家有誉眉空白,恋阙无谋心谩丹。

获雁不闻苏子信,沐猴徒笑楚人冠。

马蹄恐有唐城便,为把功名问二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十年长沙路途遥远,日夜思念回归长安。
家中空缺无人赞誉,眷恋朝廷却无良策,心情如丹却无法实现。
没有听到苏子的来信,像沐猴般嘲笑他人却无实绩。
担心马蹄所向,可能是唐朝故城,于是去询问两位潘姓贤者以求功名。

注释

十载:十年。
长沙:地名,古代湖南地区。
路:路程。
归心:思乡之心。
长安:古都,这里指唐朝首都长安。
居家:在家。
有誉:得到赞誉。
眉空白:形容家中无人赞赏。
恋阙:眷恋朝廷。
心谩丹:心情热烈如丹。
获雁:收到书信。
苏子:可能指苏轼,古人常以雁传书。
信:书信。
沐猴:猕猴,比喻无能之人。
楚人冠:楚国人的帽子,比喻别人的成就。
马蹄:马蹄声。
唐城:唐朝的城池,可能指洛阳或长安。
便:方便。
二潘:两个姓潘的人,具体身份未明,可能指有声望的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作品,通过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功名的渴望。

“十载长沙路二千”,开篇便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多年的情形,长沙即今天的湖南省会长沙市,十年来往于这条路上,行程两千里,表达了诗人的游子生活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归心日夜在长安”,诗人表达了自己日夜思念故乡的心情,长安即唐代的都城,即今天的西安市,是古代文化中心,也是诗人向往的地方。这里体现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文化根源的追求。

“居家有誉眉空白”,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淡然名利、不以物喜的生活态度,尽管在家乡有好名声,但诗人自己却如同未施粉黛的眉毛,清澈而不加修饰。

“恋阙无谋心谩丹”,“阙”指宫殿前的望楼,这里代指朝廷。诗人虽对仕途、功名有所向往,但又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无计可施,只能在心里空自思念,像用丹砂涂抹心灵一般。

“获雁不闻苏子信”,这里的“获雁”指的是古代边塞传递信息的方式,即通过放飞带有书信的鸽鸟来往传讯。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但如同苏武在边塞十九年未得家书一样,自己也长时间未能收到家中的音信。

“沐猴徒笑楚人冠”,这是借用古代故事来表达诗人的自嘲。相传三国时期的周瑜曾在赤壁之战前夕,以沐猴而号召士兵,意在讽刺敌军将领刘备,而“楚人冠”则指的是南宋时期文天祥所创立的一种帽子。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无奈,如同被人耻笑的楚人一般。

“马蹄恐有唐城便”,这里的“唐城”很可能是指长安城。诗人担心自己一旦踏上归途,马蹄踏过的地方就会出现像长安这样繁华的城市,这里的“便”字表达了一种急切和迫不及待的心情。

“为把功名问二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这里的“二潘”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功臣或有功之人,诗人希望能够通过询问了解他们如何建功立业,从而激励自己。

这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朝廷的向往和对个人功名的追求,展现了一个士大夫阶层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寄王士贵

画桥相送百花春,转眼孤鸿逐断云。

别后有谁能顾我,客中无日不思君。

风前花影尝兴念,月下桐声久不闻。

见说近来多好况,一书无惜寄云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王清之

封书汉上寄清之,却恐清之汉上归。

千里谩怀明月共,寸心常伴白云飞。

湘妃有泪能斑竹,周士无心恋采薇。

安得一缄飞海峤,与兄联辔上淮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卢进士

丈夫策定在吴钩,浪把桥门作胜游。

綵笔误人随骥尾,锦标还我占鳌头。

关山梦寐三千里,竹帛功名四十秋。

安得九重容借箸,尽将军国为前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刘浩然

樽酒檠窗鬓发新,别来惊见雪霜侵。

几行泪滴风前烛,一片心敲月下砧。

好德未闻如好色,知人安得似知音。

一书欲寄南来雁,江阔天高无处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