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惠泉

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

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

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

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

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

当时同游子,半作泉下尘。

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老的郡城环绕着荒凉的山峦,寒冷的泉水从西城门流出。
泉水发出低沉而深远的回声,清澈的光芒闪烁着生机。
当年我还是个少年,常在溪边栓马玩耍,欣赏白鹭的优雅姿态。
那时我爱那鹭鸟,它们的姿态高洁,难以企及。
如今已过去了二十多年,我老去,泉水依然如昔。
面对流水,映照我衰老的脸庞,才感到岁月使我更加苍老消瘦。
当年一同游玩的朋友,大多已化为泉下的尘土。
流水不断流逝,每年都有新的游人来来往往。

注释

古郡:古代的郡城。
荒山:荒凉的山。
寒泉:寒冷的泉水。
西郭:西城门。
嘈嘈:声音嘈杂。
幽响:深远的回声。
衮衮:水流滚滚。
清光:清澈的光芒。
少年:少年时期。
潺湲:溪水流动。
鹭:白鹭。
不可攀:难以接近。
二十载:二十年。
依旧:依然如故。
衰颜:衰老的脸庞。
老且瘦:苍老消瘦。
同游子:一同游玩的朋友。
泉下尘:泉下的尘土。
流水去不返:流水一去不回头。
游人岁岁新:每年都有新游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苍凉情怀。开篇便以“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设定了一个废弃而静谧的场景,通过“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来渲染氛围,让人感受到那泉水流过石间发出的声音和清澈的光线。诗人在回忆当年少年时与马相伴、嬉戏于潺湲之旁的情景,“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自由之物的向往。

然而时间如流水般逝去,二十载已过,诗人已是老态龙钟,但那泉依旧清澈不改。站在溪边,看着自己衰老的面容,不禁感慨万千,“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而那些曾与之同游的人,已有半数沦为尘土,消逝在岁月中。

“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这两句更是全诗的高潮所在。它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无法倒流、生命无常的哲理,也映射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深切感受。同时,这也暗示着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身边朋友相继凋零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逝去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面对生命消长时那份淡然与接受。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而又难以超越的情怀表达。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吏部知徐州

东徐三齐之南邻,夫子岂是三齐人。

辞嚣乞静得此守,走兔入薮鱼投津。

徐州绝胜不须问,请问项籍何去秦。

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

霸王事业今已矣,但有太守朱两轮。

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

论安较利乃公胜,行矣正及汴水匀。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任师中任清江

吾喜送任师,羡君方少年。

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

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

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

君今始得县,翱翔大江干。

大江多风波,渺然势欲翻。

浩荡吞九野,开阖壮士肝。

人生患不出,局束守一廛。

未常见大物,不识天地宽。

今君吾乡秀,固已见西川。

去年作边吏,出入烽火閒。

儒冠杂武弁,屈与毡裘言。

又当适南土,大浪泛目前。

胸中芥蒂心,吹尽为平田。

陈汤喜形胜,所至常纵观。

吾想君至彼,胸胆当豁然。

形式: 古风

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

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

不见李夫子,得意今西还。

白马渡浐水,红旌照蜀山。

归来未解带,故旧已满门。

平生浪游处,何者哀王孙。

壮士勿龌龊,千金报一飧。

形式: 古风

送陆权叔提举茶税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

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

今来未五岁,新传满盈几。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祗益使余畏。

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

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