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吏部知徐州

东徐三齐之南邻,夫子岂是三齐人。

辞嚣乞静得此守,走兔入薮鱼投津。

徐州绝胜不须问,请问项籍何去秦。

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

霸王事业今已矣,但有太守朱两轮。

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

论安较利乃公胜,行矣正及汴水匀。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苏洵)所作,名为《送王吏部知徐州》。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吏部前往徐州任职的祝福与期望。

从诗的内容来看,苏轼首先提到徐州之南邻近三齐地区,而王吏部并非三齐人。这可能是指王吏部将要去往的新环境与其出身背景的不同。接下来的“辞嚣乞静得此守”表明王吏部因某种原因而获得了徐州的职守,"走兔入薮鱼投津"则描绘了一种迅速、自然而又平和的状态,象征着王吏部将以一种顺畅无阻的态度开始新生活。

“徐州绝胜不须问”表达了对徐州美好环境的肯定,而“请问项籍何去秦”则是对历史上的名人项羽(项籍)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进行询问,暗喻王吏部在新的岗位上也应有所作为。"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则形容了徐州的自然风光,以及希望王吏部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其豪迈气概,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和事业目标。

“霸王事业今已矣”可能是指项羽(霸王)的历史功绩已经成为了过去,而“但有太守朱两轮”则提及了当时徐州的太守朱某人,其可能在任期间表现出色的政绩或形象。"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表达了对王吏部能够像古代名将一样,凭借其才华和地理优势,为徐州带来安宁的希望。

最后,“论安较利乃公胜”是说在讨论如何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安宁与利益时,王吏部应当以公正无私为原则,而“行矣正及汴水匀”则可能是在强调其治理方针应直截了当,并能够涉及到包括汴水在内的徐州各方面。

整首诗中,苏轼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引用,以及对王吏部个人品质与未来期望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送任师中任清江

吾喜送任师,羡君方少年。

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

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

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

君今始得县,翱翔大江干。

大江多风波,渺然势欲翻。

浩荡吞九野,开阖壮士肝。

人生患不出,局束守一廛。

未常见大物,不识天地宽。

今君吾乡秀,固已见西川。

去年作边吏,出入烽火閒。

儒冠杂武弁,屈与毡裘言。

又当适南土,大浪泛目前。

胸中芥蒂心,吹尽为平田。

陈汤喜形胜,所至常纵观。

吾想君至彼,胸胆当豁然。

形式: 古风

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

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

不见李夫子,得意今西还。

白马渡浐水,红旌照蜀山。

归来未解带,故旧已满门。

平生浪游处,何者哀王孙。

壮士勿龌龊,千金报一飧。

形式: 古风

送陆权叔提举茶税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

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

今来未五岁,新传满盈几。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祗益使余畏。

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

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形式: 古风

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

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