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悲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形式: 古风

翻译

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尽时,看花遣闷,漫步去东家。
谁来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让我把洛水岸边铜驼之悲写一下。
桥南边尽是骑马游乐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坟园。
游客畅饮着杯中的美酒,铜驼却悲叹千年来的变迁。
生活在世上不必为名利徒然操劳,人生短暂就像风吹盘上蜡烛。
铜驼无心欣赏盛开的桃花,夜里它在为人世短促而啼哭。

注释

落魄:失意的样子。
寻花:出游观花。
东家:东面邻家。
洛岸:洛水岸边。
桥南:游乐的地方。
马客:骑马游乐的人。
北山: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
汉魏以来,王孙贵族的墓葬地多在于此。
后来指墓地。
“风吹”句:比喻人生短暂、无常。
笑:指花开。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春尽人离的愁怅情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哀伤。

首句“落魄三月罢”写出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情形,“落魄”一词生动地描绘出花瓣纷飞的景象,“三月”则是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份,时间的流逝在这里得到了强烈的体现。

接着“寻花去东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不忍心看到春天的消逝,因此才有寻访春色的举动。这里的“东家”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亦或是虚构之地,用以寄托诗人的情感。

第三句“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则转向了对音乐的追问和对传统乐器铜驼的哀伤。在这里,铜驼不仅是一个乐器,更是传承文化的象征,它那低沉而哀婉的声音,在诗人听来,宛如悲泣,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无限眷恋。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一句,则是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来反衬历史的沧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桥南的繁忙和北山中对古人的怀念,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此句更深化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在这里,通过一杯酒来寄托诗人的哀伤,而铜驼的声音则似乎成为了千万个春天的悲泣声。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这两句,表达了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生命短暂和蜡烛被风吹灭的情景描写,强调了珍惜当下,不要空耗生命。

最后,“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则是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展现。白日里看到满树盛开的桃花还能带给他欢乐,但到了夜晚,当铜驼的声音再次响起,那种悲哀之声便让诗人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总体而言,此诗以其独特的情感深度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春尽人离、时光易逝的人生画卷。

收录诗词(245)

李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字:长吉
  •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生卒年: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相关古诗词

黄头郎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形式: 古风

黄家洞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

山潭晚雾吟白啼,竹蛇飞蠹射金沙。

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

形式: 古风

湖中曲

长眉越沙采兰若,桂叶水荭春漠漠。

横船醉眠白昼闲,渡口梅风歌扇薄。

燕钗玉股照青渠,越王娇郎小字书。

蜀纸封巾报云鬓,晚漏壶中水淋尽。

形式: 古风

湘妃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