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裴处士

为儒白发生,乡里早闻名。

煖酒雪初下,读书山欲明。

字形翻鸟迹,诗调合猿声。

门外沧浪水,知君欲濯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尽管已为儒生白发渐生,但在家乡早就因才学而名声远扬。
在初下的雪花中暖一壶酒,山色欲明时便开始研读诗书。
书写的字迹如同鸟迹翻飞,吟诵的诗篇和谐着猿猴的啼声。
门外那清澈的沧浪之水,知道您想要洗涤冠缨,以示高洁之心。

注释

为儒:成为儒生,指从事学问、追求学问的人。
白发生:头发变白,形容年岁已高。
乡里:家乡,故乡。
早闻名:很早就因为才华或品德而被人知晓。
煖酒:温酒,暖和酒以备饮用。
雪初下:刚刚开始下雪的时候。
读书:阅读书籍,此处特指研习学问。
山欲明:天色将亮,山景变得清晰明亮。
字形:文字的形状。
翻鸟迹:比喻字迹如同古代传说中的鸟迹(如仓颉造字的传说),富有古朴和神秘感。
诗调:诗歌的音律、风格。
合猿声:与猿猴的叫声相协调,形容诗境自然、超脱。
门外:室外,家门之外。
沧浪水:清澈的流水,这里特指象征品性高洁的沧浪水。
知君:知道您,了解您的心意。
濯缨:洗涤冠缨,古代文人以此表示清高、有节操之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与文人交往的情景,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才情的赞赏,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谊与文化生活。

“为儒白发生”一句,表明诗中的人物早已闻名于乡里,是位儒雅有德之士。"儒"字在这里不仅指代孔孟之道,更蕴含了对文人学者的一种尊称。"白发生"则形容其气质纯净,犹如未经染污的白雪。

接下来的“煖酒雪初下”、“读书山欲明”两句,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场景。在初冬的季节里,雪花纷飞之际,一壶煖酒在手中慢慢升温,同时诗人正沉浸于阅读之中。这个时刻,夜色渐褪,山峦隐约可见,彰显出一种静谧与孤独。

“字形翻鸟迹”、“诗调合猿声”两句,则是对这位士人的文学才华的赞美。“字形翻鸟迹”比喻其书法笔力雄健,每一个字形如同飞鸟在空中留下的轨迹,充满力量与自由之感;“诗调合猿声”则将其诗歌的韵律比作山林间灵猿的鸣叫,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后,“门外沧浪水”、“知君欲濯缨”两句,描绘了士人对友情的期待与理解。“门外沧浪水”形容门外流淌的溪水声响如同浩瀚江海的波涛;“知君欲濯缨”则表明诗人洞察了来访者想要洗净尘埃,摆脱世俗烦恼的心情。在这里,“濯缨”不仅指实物上的洗涤,更有精神上追求清洁与纯净的象征意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才情和环境描写的结合,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生活态度以及文化追求。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懿安皇太后挽歌词

陵前春不尽,陵下夜何穷。

未信金蚕老,先惊玉燕空。

挽移兰殿月,笳引柏城风。

自此随龙驭,桥山翠霭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灞上逢元九处士东归

瘦马频嘶灞水寒,灞南高处望长安。

何人更结王生袜,此客虚弹贡氏冠。

江上蟹螯沙渺渺,坞中蜗壳雪漫漫。

旧交已变新知少,却伴渔郎把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灞东题司马郊园

楚翁秦塞住,昔事李轻车。

白社贫思橘,青门老仰瓜。

读书三径草,沽酒一篱花。

更欲寻芝朮,商山便寄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鸂鶒

池寒柳复凋,独宿夜迢迢。

雨顶冠应冷,风毛剑欲飘。

故巢迷碧水,旧侣越丹霄。

不是无归处,心高多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