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朝美侍郎归蜀

清议久不作,世无公是非。

祇因翻故纸,不觉蹈危机。

东壁梦初断,西山蕨正肥。

十年成底事,赢得载书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公正的议论已经许久没有出现,世间失去了公允的是非判断。
只是因为沉迷于研读古籍,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东墙边的梦境刚刚醒来,而西山上的蕨类植物正长得繁茂。
十年的努力换来了什么结果呢,只落得满载书籍回家。

注释

清议:公正的议论。
故纸:古籍。
蹈:陷入。
东壁:象征理想或梦境。
西山蕨:隐喻现实或生活。
十年:长时间的努力。
底事:结果,成效。
赢得:落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关耆孙的作品,名为《送刘朝美侍郎归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

"清议久不作,世无公是非。"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评判缺失的情况下,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这里的“清议”指的是公正的评论或讨论,而“久不作”则意味着长时间内这种声音缺乏,“世无公是非”进一步强调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变得模糊。

"祇因翻故纸,不觉蹈危机。"

诗人通过翻阅旧时的文字,意外地触碰到了危险的情境。这一句流露出诗人的警醒和自省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东壁梦初断,西山蕨正肥。"

“东壁梦初断”可能指的是某种美好的愿景或理想刚刚开始消散,而“西山蕨正肥”则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蕨菜长势良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哀愁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自然美好的珍视。

"十年成底事,赢得载书归。"

在这最后一句中,“十年成底事”意味着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等待,一些事情终于有了结果或成就,而“赢得载书归”则表明诗人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将这些收获带回故乡。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于知识和经验积累的珍视。

收录诗词(3)

关耆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东屯

呼船渡西瀼,策马行东屯。

犹有竹下屋,依然柴作门。

林深多鸟雀,山对有猱猿。

世隔券尤在,堂非基自存。

稼云迷旷野,屏翠随层轩。

土厚疑吾里,溪清何处源。

餐英金有种,饭粒玉为根。

芦笋恋春渚,蕨芽蕃故园。

山名窃诸葛,城榜为公孙。

云雨峡前梦,琵琶山后村。

留人惟野趣,隔世绝尘喧。

墙度鸟飞影,泥留兔走痕。

渔樵老岁月,藜苋过朝昏。

槎汉我初返,梯参君暂扪。

车徒今附骥,行列旧同鹓。

休沐因闲日,携持访古原。

摧颓一弊节,走逐双朱轓。

凉飙薄巾袂,佳气浮酒樽。

出游有此乐,相视而无言。

则为樵夫嘲,甚于人言烦。

取君古锦囊,盛我浣花番。

归去待星上,随江看月翻。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九诵.微子

肇公孙之璇源兮玄鸟降而生商,并禹稷之圣贤兮实惟桓拨之王。

历妫姒之世数兮道日跻于武汤,始伐罪于仇饷兮人怨咨而徯来。

顾宽仁之宜民兮天俾式于九围,谅除残而代虐兮犹云德之有惭。

赖燕翼于孙谋兮治克举于三宗,老成不怨于不以兮隐处不伤于厄穷。

世四十有六而下衰兮岂天命之将隳,寔遭家之不嗣兮顾丽色之惟微。

念社稷之颠倾兮七庙无所凭依,帝眷在于有周兮抱祭器而焉归。

虽白马之见庙兮聊血食于商丘,伟夫子一言兮诚有取于三仁。

形式: 古风

醉眠亭

杜老颠狂寻酒伴,经旬只走出空床。

输君纵饮还高卧,长有生涯作醉乡。

贫饶北海杯中物,静胜长安市上眠。

乱地春风吹不醒,功成合与酒为仙。

形式: 古风

赠小苏

昔日闻苏小,今朝见小苏。

未知苏小貌,得似小苏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