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晓出城陪州长考功李员外祷雨大悲禅刹

城上繁星五鼓初,江皋申祷访精庐。

林回半隐翔鸳刹,野阔平飞画隼旟。

十地真容陪合掌,百城甘澍待随车。

先秋闵雨农心乐,宜在麟编直笔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城楼上星光闪烁,五更时分开始祈祷,探访深山中的寺庙。
树林环绕中,鸳鸯佛塔若隐若现,广阔田野上,彩绘的鹰隼飞翔。
十地菩萨的法相陪伴着虔诚的合掌,期待丰收的甘霖随着车驾而来。
提前秋雨让农民心中欢喜,这样的景象应被如实记录在史册上。

注释

城上:城楼之上。
繁星:众多星星。
五鼓:五更。
初:刚刚开始。
江皋:江边高地。
申祷:再次祈求。
精庐:精致的寺庙。
翔鸳刹:飞翔的鸳鸯佛塔。
野阔:野外开阔。
画隼旟:绘有图案的鹰隼。
十地真容:十地菩萨的法相。
合掌:双手合十表示敬意。
百城甘澍:百座城市的雨水。
随车:随着车驾。
先秋:早秋。
闵雨:怜悯的雨。
农心乐:农民们感到快乐。
麟编:珍贵的史书。
直笔书:如实记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清晨出城前往州府参加重要考试的场景,并且祈求天气给予农民以带来好收成。诗中融合了自然美景的描述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城上繁星五鼓初”表明时间是在凌晨,繁星点缀,五更将尽,这个时刻给人以静谧而又有些许紧迫感。接着,“江皋申祷访精庐”则写出了官员出行的目的地是州府,并且在那里进行重要的考试或考核。这两句交代了背景,既有时间也有空间。

“林回半隐翔鸳刹,野阔平飞画隼旟”中,“林回”、“野阔”等字眼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林回”可能指的是树木环抱的小路,给人一种曲折而行的感觉;“野阔”则形容宽广无垠的原野。而“翔鸳刹”、“画隼旟”则是对鸟儿飞翔和旗帜飘扬的生动描写,这些景象在清晨微光中显得格外鲜明。

“十地真容陪合掌,百城甘澍待随车”这两句诗语言丰富而且意境深远。“十地真容”可能指的是广阔的土地和其上所呈现的自然真貌,“陪合掌”则是官员对于这些景象的珍视与保护之情。接着,“百城甘澍待随车”中,“百城”应指的是众多的城市或地方,而“甘澍”则暗示了期待雨水的到来,以滋润干涸的大地。

“先秋闵雨农心乐,宜在麟编直笔书”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季雨水的期待,以及这种雨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先秋闵雨”意味着秋天之前就有预感会下起滋润大地的雨水,“农心乐”则写出了农民对于雨水的喜悦。而“宜在麟编直笔书”则表明这种美好的景象和情感,值得被记录下来。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农业生产中雨水重要性的强调,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的关怀之心。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望夕供养大阿罗汉画像作

端月戒熙阳,望舒秀圆极。

洗心乘佳节,瞻像洗慈德。

穆穆屋漏尊,虚堂与神寂。

绘境纷自奇,法性非所得。

人貌含天虚,彷佛若真觌。

示现随三界,精感超六识。

华灯列清场,宝炷熏梵席。

妙意随春融,疑怀逐冰释。

欲赞已忘言,拳拳自终夕。

形式: 古风

正月望夜侍宴宣德门呈昭文富丞相

帝阙开金狄,仙舆下玉京。

建春天上斗,不夜海边城。

佛火依山出,星榆夹道明。

清尘随汉跸,紫气护轩营。

皓月楼前近,鲜风仗里经。

烟云供瑞色,箫鼓献欢声。

梵宇千花落,祠光众雉惊。

宸仪收宝扇,台座冠朝缨。

客守宫门燎,鸡传徼署更。

皇杯频瞩劝,应为泰阶平。

形式: 排律

正月望夜闻影灯之盛斋中孤坐因写所怀

汉家太一昏祠日,宝炬神灯遍京室。

仁寿先从殿里开,纤阿正傍楼前出。

传闻陌上乐康年,宝骑如龙人若仙。

骖驔始见斗城曲,烂熳还逢星汉边。

妍歌巧笑竞赓续,万状晶荧夺人目。

洛桥罗袜自生尘,楚国香缨不藏烛。

五侯四姓共豪华,况乃经过赵李家。

迷路非关武陵水,添妆祗为寿阳花。

九门启钥光如昼,若个游人不回首。

春宵病客独无悰,挟册焚香坐虚牖。

坐久更阑可奈何,著书自古穷愁多。

钟磬笙竽尽邻里,谁能载酒来相过。

形式: 古风

汉将三首(其三)

薄伐乃中谋,和亲非上策。

匈奴负汉恩,男儿喜边檄。

故岁出定襄,今年救张掖。

沙平落日黄,月迥遥峰白。

急击右地兵,连俘月支馘。

幕府省文书,家人非尺籍。

夜拔五岭旗,晨追六骡迹。

陛下焚谤书,孤臣勒燕石。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