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馀馥。

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

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

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

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

且当注虫鱼,莫草三千牍。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书窗边捡起轻盈的煤灰,佛帐中清扫残留的香气。
辛勤努力度过无数个夜晚,只为收获这一寸珍贵的时光。
愚痴的人害怕衰老和死亡,如同腐朽的木头与草木无异。
想要将东山的松树也烧尽,连南山的竹子也不放过。
墨水虽硬,人的生命却脆弱,不必为此感叹不够长久。
暂且专注于学问研究,不要急于写下三千卷的著作。

注释

书窗:书斋的窗户。
轻煤:轻盈的煤灰。
佛帐:佛像前的帷帐。
馀馥:残留的香气。
辛勤:勤劳刻苦。
千夜:无数个夜晚。
一寸玉:极珍贵的时间。
痴人:愚痴之人。
老死:衰老死亡。
腐朽:朽烂。
草木:植物。
东山松:东山的松树。
涅尽:烧尽。
南山竹:南山的竹子。
墨坚:墨水坚硬。
人苦脆:人生短暂。
苦脆:脆弱。
虫鱼:学问研究。
三千牍:三千卷书。

鉴赏

这首小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作品,它反映了诗人对于笔墨的珍视以及对生命和艺术创造的态度。诗中“书窗拾轻煤,佛帐扫馀馥”两句描绘出诗人在书房内细心地收集烟煤、清理佛前的尘埃,这些都是制作精美笔墨所必需的材料,表现了诗人的勤勉与对艺术的执着。

“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表达了诗人付出极大努力去寻求和创造完美艺术品的决心。这里的“一寸玉”可能是指用这些材料精制而成的笔墨,它如同珍贵的一寸玉石。

“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物质毁坏的忧虑和对抗,这也是古代文人常有的主题。

“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两句中,通过东山松与南山竹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用坚韧不拔的笔墨去描绘出如松竹般坚强和永恒的事物,这也映射出诗人对艺术作品长存的愿望。

“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一句则是说尽管目前手中的墨质地好,但对于追求完美的苏轼来说,还觉得不够理想,因为他知道人的生命脆弱,不足以完成所有的艺术追求。

最后两句“且当注虫鱼,莫草三千牍”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应当关注身边的小事(如养殖虫鱼),不要过于追求那些高远而遥不可及的目标(即那三千卷书)。

这首小诗通过对笔墨材料的珍视和艺术创作过程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苏轼对于生命、艺术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

汉廷九尺人,谁似老方朔。

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

饷鱼欲自洗,鳞尾光卓荦。

我是骑鲸手,聊堪充鹿角。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和赵景贶栽桧

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

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

时有再生枝,还作左纽纹。

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

应怜四孺子,不堕凡木群。

体备松柏姿,气含芝朮薰。

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

巢根白蚁乱,网叶秋虫纷。

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殖勤。

他年皮三寸,狐鼠了不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叶待制求先坟永慕亭诗

灵区有异产,化国无潜珍。

承平百年间,簪缨半齐民。

建溪富奇伟,叶氏初隐沦。

森然见乔木,其下维德人。

佳哉郁葱葱,气若凤与麟。

联翩出儒将,岂惟十朱轮。

新松无鹿触,旧柏有乌驯。

待公归上冢,泪叶乃肯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

江湖渺故国,风雨倾旧庐。

东来三十年,愧此一束书。

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羡君开此室,容膝真有馀。

拊床琴动摇,弄笔窗明虚。

后夜龙作雨,天明雪填渠。

梦回闻剥啄,谁乎赵陈予。

添丁走沽酒,通德起挽蔬。

主孟当啖我,玉鳞金尾鱼。

一醉忘其家,此身自籧篨。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