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翠柏不知秋,空庭失摇落。

幽人得嘉荫,露坐方独酌。

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

小儿亦何知,相语翁正乐。

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

一杯赏月露,万象纷酬酢。

此生独何幸,风缆欣初泊。

誓逃颜、蹠网,行赴松、乔约。

莫嫌风有待,漫欲戏寥廓。

泠然心境空,彷佛来笙鹤。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翠柏不知秋季已至,空荡庭院失去了落叶的踪迹。
隐士在此得到佳木阴凉,独自坐着品酒赏月。
月光渐显清澈宁静,雾气更是轻盈稀薄。
孩子们哪会理解,只道祖父正乐在其中。
铜炉中燃烧着柏子,石鼎里炖煮着山药。
举杯欣赏月色露珠,万物仿佛都在敬酒酬谢。
此生何其有幸,风帆初停靠在这宁静之地。
我发誓要逃离尘世束缚,奔赴松林和高大的乔木之约。
别嫌弃风儿还有期待,只想在这广阔天地间游戏。
心境如水般清凉,仿佛有笙鹤悠然降临。

注释

翠柏:青翠的柏树。
秋:秋季。
空庭:空旷的庭院。
幽人:隐士。
嘉荫:美好的阴凉。
露坐:在露水中静坐。
月华:月光。
万象:万物。
风缆:船上的缆绳,象征生活轨迹。
颜、蹠网:比喻世俗的束缚。
松、乔:松树和乔木,象征高洁的隐居生活。
泠然:清凉的样子。
笙鹤:笙和仙鹤,象征超凡脱俗的意境。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诗人坐在空寂的庭院中,身边是翠绿的柏树,它们似乎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临,失去了叶子的摇落。然而诗人却在这宁静中得到了片刻的清凉,他独自品酌着露水的甘美。

月光柔和而澄净,雾气轻薄而清新,小孩们也加入了对话,他们说大人正享受着这份喜悦。铜炉里燃烧着柏子,石鼎中煮着山药,一杯酒下肚,万物景象在心中交织。

诗人感慨此生能有如此幸运,风是自由的缆绳,他对初次停泊感到欣喜。誓言要逃离尘世的羁绊,就像蹠网一样,要去赴约于松乔之地。不要嫌弃风景尚待发掘,更愿意在广阔无垠中随意游玩。

诗人的心境如同清泉,内心世界空明,彷佛有高远的志向,就像笙鹤一般自由飞翔。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不可失,作诗招之

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琢削为酒杯,规摹定州瓷。

荷心虽浅狭,镜面良渺弥。

持此寿佳客,到手不容辞。

曹侯天下平,定国岂其师。

一饮至数石,温克颇似之。

风流越王孙,诗酒屡出奇。

喜我有此客,玉杯不徒施。

请君诘欧、陈,问疾来何迟。

呼儿扫月榭,扶病及良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馀馥。

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

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

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

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

且当注虫鱼,莫草三千牍。

形式: 古风

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

汉廷九尺人,谁似老方朔。

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

饷鱼欲自洗,鳞尾光卓荦。

我是骑鲸手,聊堪充鹿角。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和赵景贶栽桧

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

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

时有再生枝,还作左纽纹。

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

应怜四孺子,不堕凡木群。

体备松柏姿,气含芝朮薰。

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

巢根白蚁乱,网叶秋虫纷。

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殖勤。

他年皮三寸,狐鼠了不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