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闲居

高第后归道,乃居玉华宫。

逍遥人间世,不异浮丘公。

甘寝何秉羽,出门忽从戎。

方将游昆崙,又欲小崆峒。

进退既在我,归来长安中。

焚香东海君,侍坐西山童。

善行无辙迹,吾亦安能穷。

但见神色闲,中心如虚空。

期之比天老,真德辅帝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功成名就后回归道路,居住在玉华宫殿中。
在这人世间自由自在,与仙人浮丘公无异。
为何能安然入睡,出门却突然参军入伍。
我计划游览昆仑山,又想去小崆峒漫游。
进退皆由我掌控,最终回到长安城中。
向东海神君献上香火,西山童子陪伴左右。
行善无痕无迹,我又怎能穷究到底。
只见神情悠闲,内心空灵如无物。
期待能与天老比肩,以真德辅佐帝王。

注释

高第:功成名就。
玉华宫:宫殿名。
逍遥:自由自在。
浮丘公:传说中的仙人。
甘寝:安然入睡。
从戎:参军。
昆崙:中国西部的神话山峰。
小崆峒:又一著名山地。
进退:行动和退隐。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
东海君:神话中的海神。
西山童:可能指仙童或西山的神灵。
辙迹:痕迹、踪迹。
穷:穷尽、探究到底。
神色闲:神情悠闲。
中心:内心。
天老:传说中的长寿老人。
真德:真实的美德。
帝鸿: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高第后归道,乃居玉华宫"表明他在完成了某种高度的精神追求后,回到了他的道观——玉华宫。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与世俗生活无异的逍遥自在,就像古代仙人浮丘公一样超脱尘世。

接下来的两句"甘寝何秉羽,出门忽从戎"形象地表达了他生活中的自由和随性,有时沉醉于美好的睡眠,有时又突然间骑上马匹赴任,这种对比强烈,显示了道者既享受着精神的解脱,又不失为世俗所用。

"方将游昆崙,又欲小崆峒"表达了一种探索自然之美、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愿望。昆崙和崆峒都是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诗人接着说"进退既在我,归来长安中",这是对自己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肯定,无论是出行还是返回,都由自己决定,最终会回到人间的世界——长安。

最后两句"焚香东海君,侍坐西山童。善行无辙迹,吾亦安能穷"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诗人在东海的一位尊者那里焚香礼佛,在西山的童子身边侍坐,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对话。他们都善于行走在无迹的道路上,诗人自问,又怎能穷尽这般高远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更高生活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吃茗粥作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同王十三维哭殷遥

生理无不尽,念君在中年。

游道虽未深,举世莫能贤。

筮仕苦贫贱,为客少田园。

膏腴不可求,乃在许西偏。

四邻尽桑柘,咫尺开墙垣。

内艰未及虞,形影随化迁。

茅茨俯苫盖,双殡两楹间。

时闻孤女号,迥出陌与阡。

慈乌乱飞鸣,猛兽亦以跧。

故人王夫子,静念无生篇。

哀乐久已绝,闻之将泫然。

太阳蔽空虚,雨雪浮苍山。

迢遰亲灵榇,顾予悲绝弦。

处顺与安时,及此乃空言。

形式: 古风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一)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

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形式: 古风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二)

北山种松柏,南山种蒺藜。

出入虽同趣,所向各有宜。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

我心若虚空,此道将安施。

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

高阁入云中,芙蓉满清池。

要自非我室,还望南山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