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一)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

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农业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的“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生动地描绘出炎热夏日草木茂盛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农作物成长的迫切和农民对于收成的期待。

接下来的“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则透露出农人对劳力的珍惜以及他们在田间辛勤工作的情形。东皋可能是指田野的一侧,诗人通过这个细节突出了农民在夏日的辛劳。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一句则流露出农人的忧虑,因为天气变化可能对作物造成损害,而这种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让农业劳动充满了不确定性。

然而,归来的诗人并没有得到安慰,“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表达了家庭内部因为农事的忧虑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这里的“兄嫂”指的是家中的长辈,可能是兄弟或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

诗人继续写道:“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这不仅反映了经济上的困顿,也表达了诗人在精神上对暂时逃离现实烦恼的渴望。古代中国文化中,饮酒常被用作缓解疲惫和忧愁的一种方式。

最后,“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诗人在这宁静中找到了一丝安慰。在繁星点缀下,庭院显得空旷而宁静,而高柳树下,则成为了诗人独自徜徉、心灵放松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以及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二)

北山种松柏,南山种蒺藜。

出入虽同趣,所向各有宜。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

我心若虚空,此道将安施。

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

高阁入云中,芙蓉满清池。

要自非我室,还望南山陲。

形式: 古风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三)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

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

荷蓧者谁子,皤皤来息肩。

不复问乡墟,相见但依然。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

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

使妇提蚕筐,呼儿榜渔船。

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

莲花艳且美,使我不能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四)

浮云在虚空,随风复卷舒。

我心方处顺,动作何忧虞。

但言婴世网,不复得閒居。

迢递别东国,超遥来西都。

见人乃恭敬,曾不问贤愚。

虽若不能言,中心亦难诬。

故乡满亲戚,道远情日疏。

偶欲陈此意,复无南飞凫。

形式: 古风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五)

草木花叶生,相与命为春。

当非草木意,信是故时人。

静念恻群物,何由知至真。

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

凤皇飞且鸣,容裔下天津。

清净无言语,兹焉庶可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