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义妇(其一)

酷贼奸雠既已除,衔冤抱耻正号呼。

当时但痛君非命,今日方知妾累夫。

舍义取生真鄙事,杀身沈子乃良图。

几年污辱无由雪,长使清淮涤此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淮阴义妇(其一)》是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叙述一位义妇的故事,展现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

诗中开篇“酷贼奸雠既已除,衔冤抱耻正号呼”,描绘了义妇在丈夫被冤枉杀害后,内心充满痛苦与愤怒的情景。她不仅为丈夫的冤死感到悲痛,也为自己无辜受连累而感到羞愧和委屈,正大声呼喊着寻求公正。

接着,“当时但痛君非命,今日方知妾累夫”两句,表达了义妇对丈夫之死的悔恨与自责。她意识到,如果当时能够舍弃个人安危,或许能救下丈夫,而现在只能面对无法挽回的悲剧。

“舍义取生真鄙事,杀身沈子乃良图”则进一步阐述了义妇的抉择。她认为,舍弃道义、苟且偷生是卑劣之举,而为了丈夫和儿子的名誉,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才是正确的选择。

最后,“几年污辱无由雪,长使清淮涤此躯”表达了义妇多年来的屈辱与冤屈无法洗清,只有让清澈的淮水来洗净她的身躯,象征着她对清白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义妇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忠诚、牺牲与正义的价值观,以及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展现的坚强与勇敢。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淮阴义妇(其二)

淮阴妇人何决烈,貌好如花心似铁。

杀身沈子须臾閒,身虽已死名不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

北神烈妇

海水犹可泛,君身不可犯。

淮水犹可潴,君名不可污。

鸾凤犹可驯,冰霜犹可亲。

不是云閒月,即是月边云。

形式: 古风

赠子瞻(其一)

翰林主人其姓苏,左臂不任十上书。

几年乞得江与湖,吴中父老争欢呼。

玉堂金户不肯居,肯来南郭寻樵夫。

樵夫所识山与水,除此如何论奇伟。

八月十五钱塘江,海门山下潮头起”。

形式: 古风

赠子瞻(其二)

翰林岂特文章工,赤心白日相贯通。

先与吴人除二凶,次与吴田谋常丰。

乃与徒役开西湖,狭者使广塞者除。

溉田不知几万夫,其田立变为膏腴。

世世可知无旱枯,吴人衣食常有馀。

有馀之人善可趣,官司亦可省刑诛。

无穷之利谁与俱,前有白傅后有苏。

翰林如此能成务,吴人叩额呼为父。

未知何处立生祠,定是吴山行坐处。

翰林却过淮之东,无人不看眉阳公。

玉堂气貌将以恭,又到南城寻老农。

仍使尊中酒不空,玉泉最好白醅醲。

便将玉水倾喉咙,须臾醉倒无忧翁。

老翁虽醉不敢迂,记得杭州三事书。

欲毗舜智皋陶谟,事防沮隔有所拘。

翰林此说若行诸,圣朝惠泽可大敷。

譬如雷雨动天衢,旷然霈然而廓如。

无分草木与虫鱼,一时奋振皆沾濡。

满堂饮酒尽欢娱,更无一人泣向隅。

老农虽然无所逋,愿同众口齐欢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