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二十九首(其二十七)

朝为杨柳色,暮作芙蓉好。

春风若有情,江山相逐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早晨还是杨柳的青翠,傍晚就变得像芙蓉般娇艳。
如果春风有情,它会陪伴江山一同老去。

注释

朝:早晨。
杨柳色:杨柳的青翠颜色。
暮:傍晚。
芙蓉:荷花,这里比喻女子美丽的容颜。
春风若有情:假设春风富有情感。
江山:自然景色,也可指代国家或时代。
相逐:相伴而行,这里指随时间流逝。
老:衰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通过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情感和哲理。首句“朝为杨柳色”直观地表达了春天早晨杨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淡绿色泽,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时间和光线的变幻而生的,彰显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紧接着,“暮作芙蓉好”则描绘了傍晚时分,荷花竞相开放,展示其美丽的景象。芙蓉(即荷花)在这时刻变得格外引人注目,其“好”的状态不仅形容了花的美丽,也暗示了一天之内自然界的另一番风光。

第三句“春风若有情”则是诗人的感慨,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赋予情感,让其仿佛成为有意识、能够感知和表达感情的一种存在。这种拟人化增添了诗中的情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自然界的理解与体验。

最后一句“江山相逐老”则是一幅时间流转、万物更新换代的画面。江水和山峦在岁月的长河中共同经历着世事的变迁,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永恒与变化并存的哲理。这句话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自然界不朽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切的情感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续古二十九首(其二十八)

景龙临太极,五凤当庭舞。

谁信壁间梭,升天作云雨。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续古二十九首(其二十九)

曾梦诸侯笑,康囚议脱枷。

千根池底藕,一朵火中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悲哉行

中岳仇先生,遗余饵松方。

服之一千日,肢体生异香。

步履如风旋,天涯不赍粮。

仍云为地仙,不得朝虚皇。

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

悲哉二廉士,饿死于首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子吟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