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鹤林周玄初

鹤林先生紫烟客,丰神秀朗双瞳碧。

早年学道逃人群,吴越名山遍游历。

静中默悟天地真,却归高卧桃花春。

河车姹女未腾化,沧溟回首扬红尘。

丹书召入麒麟殿,身被羽衣承燕见。

从此声华倾上都,五侯七贵争迎饯。

西方神岳高峥嵘,诏遣先生祠百灵。

道傍奔走二千石,人讶真仙降玉京。

礼成俯伏拜大庭,佩环拂地风泠泠。

四门闳开对黄道,五云回綵垂金城。

是时君王方穆清,龙颜顾盼喜气生。

赐以石髓所和之大羹,贾生前席何足荣。

罢朝上疏陈悃诚,臣愿乞身终素情。

纶音重降芙蓉阙,特许先生返岩穴。

路出龙盘山外云,帆开杨子江心月。

青鸾白凤飞参差,仙之子兮缤纷而相随。

洞天冥冥兮千秋一时,先生归去兮犹未迟。

丹台旧种金光草,此际花叶方纷披。

悬知先生交搆功已成,欲将身与元化并。

长生之术倘可授,我愿相从阆苑行。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赠鹤林周玄初》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描绘了一位名为鹤林的道士周玄初的非凡经历与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诗中首先描绘了周玄初的外貌与气质:“鹤林先生紫烟客,丰神秀朗双瞳碧。”他如同仙鹤般飘逸,紫烟缭绕,神采飞扬,双瞳碧绿,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接着,诗中描述了他早年学道的经历:“早年学道逃人群,吴越名山遍游历。”他逃离尘世的喧嚣,遍访吴越名山,寻求道法真谛。

随后,诗中展现了周玄初在修行过程中的领悟与心境转变:“静中默悟天地真,却归高卧桃花春。”在静谧中,他默默领悟宇宙真理,最终选择回归自然,享受桃花盛开的春天。然而,他的修行之路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深入:“河车姹女未腾化,沧溟回首扬红尘。”他继续修炼,直至达到更高层次,回顾尘世,仿佛置身于红尘之外。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周玄初受到朝廷的召唤与礼遇:“丹书召入麒麟殿,身被羽衣承燕见。”他被赐予丹书,进入皇宫,身穿羽衣,接受皇帝的接见。这一系列的荣耀与尊崇,使得他在朝野间声名鹊起,五侯七贵争相迎送。

然而,周玄初并未迷失于权势之中,他始终保持着对道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从此声华倾上都,五侯七贵争迎饯。西方神岳高峥嵘,诏遣先生祠百灵。”他以高尚的品德与卓越的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同时也得到了皇帝的特别恩准,前往西方神岳祭祀诸神灵。

诗中还描绘了周玄初在宫廷中的庄严仪式与皇帝的亲临:“礼成俯伏拜大庭,佩环拂地风泠泠。四门闳开对黄道,五云回彩垂金城。”在仪式的高潮中,皇帝亲自参与,场面庄严肃穆,金碧辉煌。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周玄初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是时君王方穆清,龙颜顾盼喜气生。赐以石髓所和之大羹,贾生前席何足荣。罢朝上疏陈悃诚,臣愿乞身终素情。纶音重降芙蓉阙,特许先生返岩穴。”在君王的恩宠下,周玄初得以归隐山林,享受宁静与自由,其高尚的情操与对道的执着令人敬仰。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周玄初作为一位道士的非凡人生与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扇和张文伯韵

洞庭绿涨波连天,蒹葭露冷秋苍然。

酒船横放白鸥渚,世间谁谓无神仙。

百年总是邯郸客,岂必区区困形迹。

扬雄识字竟何成,贾傅抱才曾受谪。

公生明世登天门,日侍彤庭近五云。

平生本有江海趣,长忆五湖沙鸟群。

梦中濯缨歌未了,药炉九转神丹早。

待公白首报君恩,同采灵芝向瑶岛。

形式: 古风

乐亲堂

美人结佩朝明光,俯伏丹陛陈封章。

高堂亲老乞就养,恩赐儒官归故乡。

潮州南去几千里,原田每每带桑梓。

到家开讲多閒时,日日升堂奉甘旨。

山梁雉声鸣角角,人生无如养亲乐。

形式: 古风

溪南小隐为孙叔瑜赋

我从天上归烟霞,偶过溪南小隐家。

溪头昨夜雨新歇,浦口水生浮钓槎。

十年江海狂游迹,暂尔还乡反如客。

沙鸥野鸟忽相逢,总是当年旧曾识。

明朝又欲去朝天,身在龙楼凤阁边。

回首溪南何处是,夜深梦落洞庭船。

形式: 古风

东坡画竹为周仲辉题

眉山一代称文雄,落笔往往凌长虹。

时将书法作画法,墨花洒出皆神工。

一枝老干欺霜雪,数叶翛翛更清绝。

俨如端笏立朝时,馀子纷纷莫能折。

至今看画精爽生,恍疑玉局攀云軿。

诗成拜写发长叹,南山一带横空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