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游西湖北山

愁耳偏工著雨声,好怀常恐负山行。

未辞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

倦憩客犹勤访寺,幽栖吾欲厌归城。

绿畴桑麦盘樱笋,因忆离家恰岁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总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耳更爱听那雨声,时常惦记着不要误了游览的时机、辜负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
千树桃花万枝柳仍未推辞为春天作妆点的念头,花枝正盛,西湖上淡淡晴光惹人喜爱。
疲倦休息中仍要去方僧问道,丛林幽静让人心生向往,不愿归去。
桑林麦田中间夹杂着丛丛樱桃树和春笋,让人想起离家时家乡也正是这个情景。

注释

愁耳:老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耳。
骎骎:原意是马的疾行,引申为迅速。
绿畴:绿色的田野。

鉴赏

这首元代杨载的《暮春游西湖北山》描绘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首句“愁耳偏工著雨声”,以“愁耳”表达诗人内心淡淡的忧愁,却偏偏被雨声所触动,透露出一种敏感而深沉的情绪。次句“好怀长恐负山行”,流露出诗人对山行的喜爱,但又担心美好的心情会被琐事耽误。

第三句“未辞花事骎骎盛”,“骎骎”形容花开繁盛,诗人不舍得错过这大好春光。第四句“正喜湖光淡淡晴”,则转而描绘湖面在晴天下的宁静淡雅,让人心生欢喜。

第五句“倦憩客犹勤访寺”,写诗人游兴未尽,即使疲倦也仍频繁地探访寺庙,寻求片刻的宁静。第六句“幽栖吾欲厌归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甚至有些厌倦城市的喧嚣。

最后两句“绿畴桑麦盘樱笋,因忆离家恰岁更”,诗人看到田野间桑麦茂盛,樱桃和竹笋生机勃勃,不禁勾起对家乡的思念,感叹时光荏苒,又是一年过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深怀念,情感丰富,意境优美。

收录诗词(186)

杨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字:仲弘
  • 籍贯:浦城(今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1271—1323

相关古诗词

题沈君湖山春晓图诗卷

迤逦沙堤接画桥,东风杨柳暗长条。

莺随玉笛声偏巧,马受金羁气益骄。

舞榭歌台临道路,佛宫仙馆入云霄。

西湖春色年年好,底事诗翁叹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赠孙思顺

天涯相遇两相知,对榻清谈玉屑霏。

芳草谩随愁共长,青春不与客同归。

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栊燕子飞。

南浦他年重到日,湖山应识谢玄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晚喜晴

积雨俄经月,新晴始见春。

苍苔侵别墅,绿水过比邻。

性僻居宜远,身閒景易亲。

无诗排世累,有酒纵天真。

循圃花粘履,凭阑柳拂巾。

歌呼从稚子,谈笑或嘉宾。

渐喜渔樵狎,仍欣鸟雀驯。

幽情延薄暮,浩思集清晨。

养拙元非病,为文敢自珍。

杜门缘底事,作计懒随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水龙吟

鸿沟定约东归,又谁遣赤龙回指。

青娥舞罢,重瞳饮泣,断肠声里。

半壁酸风,两淮寒月,古今兴废。

眇乌江满眼,惊涛卷雪,分明总是英雄泪。

木末招招舟子,载何人断烟流水。

平沙尽处,青山数点,江东千里。

长啸风前,无人会我,登临此意。

但黄芦古木,夕阳回照,有渔歌起。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