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浙西郝判官书未及报闻燕王移镇京口因寄此诗问方判官田书记消息

秋风海上久离居,曾得刘公一纸书。

淡水心情长若此,银钩踪迹更无如。

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

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在秋风中漂泊海上已久,曾经收到刘公的一封信。
心境如淡水般平淡长久,银钩般的足迹更是难以追寻。
我常担忧身边有凶鸟作乱,无暇顾及江中寻找鲤鱼。
如今京城和吴地新建了豪华府邸,我想问你,还有谁会与我一同穿长袍漫步?

注释

秋风:指秋季的凉风,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刘公: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尊称,具体身份不明。
淡水心情:比喻心境淡泊,不为世俗所动。
银钩:可能指代诗人的书法或某种标记,暗示足迹珍贵。
鸮鸟:一种猛禽,象征着困扰或不安。
鲤鱼:古代寓意吉祥,此处可能象征诗人的理想或追求。
朱邸:红色的府邸,形容豪华宅第。
曳长裾:穿着长袍行走,形容文人士大夫的举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他乡的孤独与忧愁。秋风起,海上更显得荒凉,诗人心中对于久违的家园充满了思念。刘公的一纸书信成为了诗人情感上的慰藉,但这种淡水般的心情,也只能是长久地若隐若现,而无法真正触及。

银钩踪迹,更无如,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心绪难以触摸,正如银钩一般难以捉摸。忧虑中,连座旁的飞鸮鸟都能引起他的关注,而未有闲暇去江中寻觅鲤鱼,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最后两句“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顿与无奈的表达。朱邸指的是官署或宅第,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仕途的不顺利,或者是对于现实社会状态的感慨。而“问君谁共曳长裾”则是在询问在这困境中,有谁能与他共同承担这些重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同时也透露出对于现实环境的不满和无奈。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晚归

暑服道情出,烟街薄暮还。

风清飘短袂,马健弄连环。

水静闻归橹,霞明见远山。

过从本无事,从此涉旬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晚憩白鹤庙寄句容张少府

日入林初静,山空暑更寒。

泉鸣细岩窦,鹤唳眇云端。

拂榻安棋局,焚香戴道冠。

望君殊不见,终夕凭栏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梦游三首(其一)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香濛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梦游三首(其二)

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

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

蘸甲递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

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