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长源挽词二首(其二)

小堰门头柳系船,吴山堂上月侵筵。

潮声半夜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

岂意日斜庚子后,忽惊岁在巳辰年。

佳城一闭无穷事,南望题诗泪洒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小堰门边,柳树下系着船只,吴山厅堂之上,月光映照着宴席。
半夜潮水涌动,声音响彻千岩,明日的诗句将被万人传颂。
没想到时日渐斜,已然是庚子之后,忽然惊觉又是一年巳辰时光。
亲人长眠,留下无尽哀思,我南望远方,提笔题诗,泪水洒落纸上。

注释

小堰门头:地点名,指某个有小堰的地方。
柳系船:柳树下系船,可能指诗人离别或聚会的场景。
吴山堂上:吴山上的厅堂,可能指某处名胜或聚会场所。
月侵筵:月光照射到宴席上,营造出宁静或凄凉的氛围。
潮声半夜:深夜的潮汐声。
千岩响:形容潮水声回荡在众多山岩间。
诗句明朝:明天的诗句,可能指诗人创作的诗作。
万口传:被许多人传诵。
岂意:未曾料想。
日斜:傍晚时分。
庚子后:庚子年之后,指具体时间。
岁在巳辰年:指当前的年份。
佳城:美好的墓地,对逝者的尊称。
无穷事: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南望:向南远望,可能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题诗:写诗。
泪洒笺:泪水落在纸上,表达悲伤之情。

鉴赏

此诗为北宋文学巨匠苏轼所作,名为《孔长源挽词二首》之二。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融合了作者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开篇“小堰门头柳系船”,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水边的柳树随风摇曳,与岸边停泊的小船相依为命,显现出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状态。紧接着,“吴山堂上月侵筛”,则是借助夜晚的月光,将视线延伸至远处的吴山之巅,那里或许有古老的堂宇,月色渗透其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潮声半夜千岩响”一句,以雄浑的气势描绘了夜半时分,大自然中潮水拍打岩石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回荡在千岩之间,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彰显出诗人胸中的豪情万丈。接下来的“诗句明朝万口传”,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创作的自信和期待,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流传后世,被无数人所传颂。

然而,随后的“岂意日斜庚子后,忽惊岁在巳辰年”一句,却是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慨。这里运用了干支纪年法,将时间的流转与天地自然的循环相联系,表达出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最后,“佳城一闭无穷事”和“南望题诗泪洒笺”,则是作者面对所处的环境和历史的沉思。这里的“佳城”可能指的是某个美丽而又充满故事的地方,而“一闭”表明了时间的封存与隔绝。同时,“无穷事”则暗示着历史的深邃和复杂,无法窥其全貌。而“南望题诗泪洒笺”,则是作者站在高处远眺,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些未尽之言和深沉的情怀,都化作了滴落的泪水,记录在诗笺上。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苏轼超凡脱俗的艺术风貌和他对于历史、时代以及个人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寄吕穆仲寺丞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余主簿母挽词

闺庭兰玉照乡闾,自昔虽贫乐有馀。

岂独家人在中馈,却因《麟趾》识《关雎》。

云軿忽已归仙府,乔木依然拥旧庐。

忍把还乡千斛泪,一时洒向老莱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答陈述古二首(其一)

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

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答陈述古二首(其二)

小桃破萼未胜春,罗绮丛中第一人。

闻道使君归去后,舞衫歌扇总成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