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
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
居处东西接,年颜老少同。
能来为伴否,伊上作渔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赠东邻王十三》。诗中描绘了一幅和谐的邻里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邻里间友好的情感。
"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 这两句描写的是与邻居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景。"携手池边月" 表示在明月皎洁的光辉中,与邻人并肩而立,共赏池塘的宁静;"开襟竹下风" 则是说在竹林间感受着清凉的微风,衣襟也因此微微飘动。
"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 这两句则表达了通过饮酒和品茶来消除烦恼、提神醒脑的情趣。"驱愁知酒力" 指借助于酒精的力量来驱散心中的忧愁;"破睡见茶功" 说的是品尝茶水的甘美,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困倦,精神为之一振。
"居处东西接,年颜老少同。" 这两句强调了邻里之间的地理相连和年龄、面貌上的差异共存。"居处东西接" 表示住所紧邻;"年颜老少同" 则是说不论年龄大小,面貌老幼,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能来为伴否,伊上作渔翁。" 最后两句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邀请。诗人询问是否能够一同享受这样的时光,并以古代隐逸之士"渔翁" 自喻,表达了希望共同放弃世俗纷争,归于自然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邻里间和谐相处情感的抒写,展现出诗人对于简单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子骋丹青日,予当丑老时。
无劳役神思,更画病容仪。
迢递麒麟阁,图功未有期。
区区尺素上,焉用写真为。
春黛双蛾嫩,秋蓬两鬓侵。
谋欢身太晚,恨老意弥深。
薄解灯前舞,尤能酒后吟。
花丛便不入,犹自未甘心。
仪容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虚内道场。
两翼化生因服药,三尸卧死为休粮。
醮坛北向宵占斗,寝室东开早纳阳。
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
曾嗟放逐同巴峡,且喜归还会洛阳。
时命到来须作用,功名未立莫思量。
银衔叱拨欺风雪,金屑琵琶费酒浆。
更待城东桃李发,共君沈醉两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