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柳子玉赴灵仙

世事方艰便猛回,此心未老已先灰。

何时梦入真君殿,也学传呼观主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世事艰难时我突然醒悟
内心还未衰老却已先失去热情

注释

世事:指世间的事情或遭遇。
艰:艰难困苦。
猛回:猛然醒悟,突然转变。
此心:指自己的心志。
未老:尚未衰老。
先灰:先变得冷淡或消沉。
何时:什么时候。
梦入:在梦中进入。
真君殿:道教中的重要殿堂,象征仙境或理想之地。
也学:也想模仿或尝试。
传呼:传达命令或呼唤。
观主:道教中的主持或尊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离别之情和个人境遇感慨。诗人巧妙地借用了道教的元素,如“真君殿”、“灵仙”,来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首句“世事方艰便猛回”,表明世界上的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需要迅速地回应和面对。这里的“猛回”暗示了一种迫切感和无奈的心情。

接着,“此心未老已先灰”,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沧桑与消极。尽管年华尚未老去,但内心已经变得淡漠、疲惫,如同灰烬一般,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活力。

第三句“何时梦入真君殿”,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梦入”表明这可能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愿望,而非现实中的真实现状。这里的“真君殿”是道教中的一种仙境,象征着纯洁、高尚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也学传呼观主来”,则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无奈的表达。诗人仿佛在说,即便是像其他人那样学习掌握某种技艺或知识,也只是为了迎合世俗,去“观主”即观察和迎合那些有权势的人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世俗与精神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的无奈感和深刻的内心独白。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其一)退圃

百丈休牵上濑船,一钩归钓缩头鳊。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其二)逸堂

新第谁来作并邻,旧官宁复忆星辰。

请君置酒吾当贺,知向江湖拜散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其三)遁轩

冠盖相望起隐沦,先生那得老江村。

古来真遁何曾遁,笑杀踰垣与闭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其四)远楼

西山烟雨捲疏帘,北户星河落短檐。

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陶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