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先大父有感

死别一纪馀,故迹随流波。

哀端在肠臆,惨若婴沉痾。

昨梦临我前,俨服冠峨峨。

手持一卷书,授我仍长哦。

觉来惊且悲,庭树酸风多。

悻恍送归魂,冉冉荒山阿。

永怀钟爱心,生死耿不磨。

保躬蹈前训,没世期无他。

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

平生素无泪,此夕如倾河!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吴师道所作的《梦先大父有感》。诗中表达了对已故祖父的深切怀念和追思之情。

首句“死别一纪馀,故迹随流波”描绘了与祖父离别已经一年有余,往日的痕迹随着流水消逝,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记忆的流逝。接着,“哀端在肠臆,惨若婴沉痾”两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哀痛,如同婴儿患病般痛苦难忍,形象地表现了思念之深。

“昨梦临我前,俨服冠峨峨。手持一卷书,授我仍长哦”描述了诗人梦见祖父前来,穿戴整齐,手持书籍,继续吟诵,这一场景充满了温馨与怀念。然而,“觉来惊且悲,庭树酸风多”则表明梦境醒来后的失落与悲伤,庭树在凄冷的风中摇曳,更添了几分哀愁。

“悻恍送归魂,冉冉荒山阿”写出了诗人仿佛在送别祖父归魂,那景象显得既无奈又悲凉,荒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孤寂。最后,“永怀钟爱心,生死耿不磨。保躬蹈前训,没世期无他”表达了诗人对祖父的永恒怀念,以及遵循其教诲,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无愧于心。

“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平生素无泪,此夕如倾河!”则感叹于人世间的种种不如意,志愿难以实现,平生未曾有过泪水,但此刻却如江河决堤,表达了深深的悲痛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深刻地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送人贡粳米之京

后皇制任土,职贡来四方。

珍异匪余求,服食乃其常。

金华有嘉种,玉粲会芬香。

土人昔肇端,每岁赋其乡。

颇闻播种初,行者避畎疆。

敛收异徵纳,老稚不敢尝。

扰扰府中集,数日何奔忙。

珠玑历万指,错落照九光。

圆好中式度,缄封谨缣囊。

矧今岁旱乾,弥望茅苇荒。

野人惧不供,挈瓶越林冈。

及兹幸充数,扬帆上天仓。

惟民秉恒性,食芹犹不忘。

勤动非所辞,有司贵循良。

贤侯重承命,护视严周防。

行行不可迟,去去凌风霜。

玉食傥见登,仁恩沐汪洋。

愿推及物心,共乐斯时康。

陈风以为赠,别意何悠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金华观分得琴字

春晏践宿期,云间陟高岑。

获从胜友俱,遂此物外心。

月窟探万仞,临渊测重阴。

盘坐白石台,长啸青栎林。

莫探虚皇居,急雨含萧森。

松风飞淙合,终夜凄笙琴。

何能发孤咏,千载同遗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合欢木

合欢爱嘉名,矧复知昏旦。

淮土产特多,葱茏荫沟岸。

离离青叶解,冉冉红茸散。

静和宿露捲,动与微风恋。

物意岂悦人,和乐自堪玩。

蹇予寡所谐,触事多忿悁。

亦儗学嵇生,植根向庭畔。

形式: 古风

九日登响山奉呈同游者

响山临响潭,曾识太白来。

我欲游其间,却愧非仙才。

况乃博微官,终年走尘埃。

幸兹九日至,获与群彦陪。

高秋惨云物,薄日翳复开。

驻马青松阴,披衿上崔嵬。

前睨孤城低,下瞰清溪回。

诸峰送远色,揽结何雄哉。

野菊半含英,浊醪初发醅。

且尽一笑欢,良会不易谐。

溪山宛如昨,斯人化飞灰。

想见登临时,逸气横九垓。

宁知千载后,我辈兹徘徊。

呼之傥可作,相共挥予杯。

凄其暮色合,飒飒疾雨催。

扶携下登舟,水行沿湾隈。

仰看千仞壁,浩歌散馀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