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得明卿书

秋色满天地,悲风动高台。

浮云惨不舒,白日忽已摧。

远念客游子,鼓楫潇湘回。

北顾金马门,东望沧海隈。

不念旧所欢,弃置如尘埃。

传我尺素书,抽翰空徘徊。

历历天上榆,冉冉庭前梅。

相思难重陈,叹息生余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又得明卿书》,是明代文学家宗臣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满目苍凉,悲风摇动高台,浮云愁惨,白日黯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秋色满天地,悲风动高台。” 开篇即以秋色渲染氛围,悲风与高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浮云惨不舒,白日忽已摧。”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阴郁景象,浮云低垂,阳光暗淡,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远念客游子,鼓楫潇湘回。” 诗人遥想远方的游子,心中充满了牵挂与思念。他想象着游子乘船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北顾金马门,东望沧海隈。” 这两句则通过空间的转换,将思念之情推向极致,诗人向北眺望京城,向东遥望大海,内心的情感如同无尽的思绪,无法抑制。

“不念旧所欢,弃置如尘埃。” 这里诗人反思自己,似乎在责备自己忘记了过去的欢乐,将之视为过眼云烟,不再珍惜。这种自我反省,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传我尺素书,抽翰空徘徊。” 诗人收到了友人的来信,却在书写回信时感到犹豫不决,难以表达心中的情感,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复杂性。

“历历天上榆,冉冉庭前梅。” 这两句转而描写自然景象,天上榆树清晰可见,庭前梅花缓缓绽放,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相思难重陈,叹息生余哀。” 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份情感难以言表,只能化为一声声叹息,留下无尽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宗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出郊访黄山人

方言发北郊,芳草萋已碧。

晨风叩石门,眷此栖霞客。

翩翩倚杖迎,嗟哉发何白。

携手入中洲,四顾感畴昔。

君着东郭履,我着东山屐。

行采山上芝,坐倚山中石。

客有一尊酒,相藉终日夕。

醉来自尽觞,君其勿相迫。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一)

驱车上河梁,顾瞻旧乡国。

仓卒骨肉亲,彷徨动颜色。

子亦竟以南,予亦竟以北。

本是双龙居,胡为乖羽翼。

送子从此归,涕下不能食。

子其从远猷,慰我长相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二)

相忆在何所,乃在河中洲。

结庐俯曲沼,芙蓉夹清流。

飞盖凌朱霞,逍遥事行游。

白鹭翔我侧,鸳凫恋其俦。

驾言迈远役,嘉会难再留。

引领内感伤,行行怀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三)

百忧何殷殷,坐令盈怀抱。

况乃岁云暮,霜雪被长道。

远望何萧条,惊风摧百草。

当此别离情,沉思令人老。

岁月不相待,所钦在兰藻。

云霄有遐路,致身胡不早。

垂堂古所戒,畏途慎自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