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轩作

夜夜。夜了花朝也。连忙。指点银瓶索酒尝。

明朝花落知多少。莫把残红扫。愁人。

一片花飞减却春。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毛滂的《忆秦娥·春词》,展现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念和对转瞬即逝花事的感慨。诗中“夜夜”二字,表达了连续不断的夜晚,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心中的思念。"夜了花朝也"则是说夜色已深,而春天的鲜花仍然盛开,反映出词人对春光易逝的无奈。

接着“连忙”一词,传达了一种迫切的心情,如同现代汉语中的“赶紧”,表明词人急于享受这短暂的美好时刻。"指点银瓶索酒尝"则是说词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起银制的酒壶,品味着酒的香醇,通过饮酒来慰藉自己孤独和愁绪的心情。

“明朝花落知多少”一句,则预示了春天鲜花盛开不久将会凋零,这种对未来美好事物消逝的预感,更增添了一份悲凉。"莫把残红扫",表达了词人珍惜每一朵尚未凋谢的花朵,不愿意轻易放过这最后的美丽。

最后“愁人”二字,直接点出了词人的心境,是一个沉浸在忧愁中的情感状态。"一片花飞减却春"则是说即便是一小片花瓣飘落,也让整个春天的气息少了一分,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绘,更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鲜花和酒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珍惜以及个人情感的沉重。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形式: 古风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