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皇后挽歌词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

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

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诗人离世后留下美妙的诗篇,
春天不再常在金色屋檐下,夜晚却长久地沉浸在长寿的宫殿中。
凤凰曾经离开过华丽的马车,蚕也停止了昔日的采桑生活。
神秘的力量在哪里显现,沙丘上的月光失去了光芒。

注释

仙去:指诗人去世。
逍遥境:自由自在的境界。
窈窕章:优美的诗篇。
春归金屋少:春天的美景在金屋中变得稀少。
夜入寿宫长:夜晚在长寿的皇宫中显得格外漫长。
凤引:凤凰引路,象征皇后的尊贵。
辞辇:皇后下车,表示不与君王同乘。
蚕休昔采桑:蚕停止采桑,暗示生活的改变。
阴灵:指逝者的灵魂。
何处感:在何处产生感应。
沙麓月无光:沙丘上的月光暗淡,象征哀悼或失去光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仙去之人的境界与现世对其诗篇的怀念。"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表达了仙人离开尘世,达到超脱俗世的境界,而其遗下的诗作却仍然蕴含深意,给后人留下了美好的传承。

接下来两句"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则是用皇家贵族的生活来比喻仙人的生活,表达了仙境中时间流逝与现世不同的感受。"春归金屋少"暗示在仙界,即使是春天的光临,也是短暂的享受;而"夜入寿宫长"则说明在那里,即便是在夜晚进入壽宮,时间也变得漫长起来。

"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此两句通过古代神话中凤凰不屑与凡鸟同栖,以及蚕丝生产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仙人超脱尘世,不再受世俗羁绊的情怀。

最后两句"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则是说在某个幽暗神秘的地方,可能是仙界,连鬼魂都能感受到那种境界的震撼,而现世间的明月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仙界与人间的不同,更隐喻着仙界的超然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比仙界与尘世,表达了对仙境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逝去英灵的深切怀念和赞美。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柘枝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柘枝词

柳闇长廊合,花深小院开。

苍头铺锦褥,皓腕捧银杯。

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

将军拄毬杖,看按柘枝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掩户下帘朝睡足,一声黄鸟报残春。

披衣岸帻日高起,两角青衣扶老身。

策杖强行过里巷,引杯闲酌伴亲宾。

莫言病后妨谈笑,犹恐多于不病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残酌晚餐

闲倾残酒后,煖拥小炉时。

舞看新翻曲,歌听自作词。

鱼香肥泼火,饭细滑流匙。

除却慵馋外,其馀尽不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