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谭嗣同的《汉上纪事(其一)》。诗中,诗人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沧海波涛汹涌之际,长城内外的人们生活状态。"沧海横流日"象征着时局动荡不安,而"长城人款年"则暗示边疆人民在和平时期度日。"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形象地描述了边关贸易的变化,大雁北归和马匹交易方向的转移,反映了边疆局势的变迁。
接下来,诗人提及"冒顿雄心在",这里可能暗指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野心,以及"馀皇夜语传",可能是指朝廷内部对边防策略的讨论与决策。最后两句"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通过"耀兵"和"投鞭"的典故,表达了对敌人的挑衅和警告,同时也预示着潜在的军事冲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寓言性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紧张局势和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谭嗣同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