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杪荧荧一塔灯,觉皇舍利宝烟凝。
山门推上三更月,似照前朝礼拜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参访佛寺的景象。"云杪荧荧一塔灯",通过“云”字渲染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杪"指古代楼阁中的栏杆,这里用来形容塔的细长和高耸,而“荧荧”则传达了塔顶灯光摇曳的景象,给人以神圣与宁静的感觉。"觉皇舍利宝烟凝",诗人通过“觉皇舍利”暗示佛教的圣物,其烟气凝聚成宝贵之物,表现出对佛法的崇敬和向往。
"山门推上三更月","山门"指寺庙所在的山门,"推上"则是时间上的推移,到了夜晚最深沉的时候,即“三更”(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左右,因此三更约指夜晚11点至1点之间),月光洒在寺庙之上。
"似照前朝礼拜僧",这里的“似照”表明月光如同古代帝王礼佛时的灯火,"前朝"指历史上的往昔,而"礼拜僧"则是对过去帝王对佛教的崇信和供奉之情景的描绘。这两句通过月光与古代礼佛的情境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时间跨越、历史连贯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宁静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和历史的尊崇,以及在深夜寂静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不详
司马家儿持酒杯,天星下吸亦佳哉。
恨渠不便效牛饮,那得孟津师旅来。
南门点检旧行踪,最苦人人认得侬。
羞涩面皮无处著,横拖山屐过青松。
夜过江左从鸾旂,从此灵君著汉衣。
春到阴山花似雪,望乡台上鹧鸪飞。
相君息女小乘僧,身向西天佛律行。
三尺戒坛秋色紧,个中蝼蚁亦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