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时六祖在黄梅,五百人中眼独开。
入室偈闻传绝唱,升堂客谩恃多才。
铁牛无用成真角,石女能生是圣胎。
闻说欲抛经论去,莫教惆怅却空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寄文浩百法》。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佛学友人的赞美与怀念之情的诗歌。
“当时六祖在黄梅,五百人中眼独开。”
这里写的是六祖惠能在黄梅聚集弟子讲经说法的情景,其中“眼独开”形容六祖洞察秋毫,不仅表明了他对佛理的深刻理解,也强调了他在众多弟子中的卓尔不群。
“入室偈闻传绝唱,升堂客谩恃多才。”
这两句描绘的是诗人对于文浩百法的敬仰之情。文浩可能是当时的一位佛学大师,“入室偈闻”表明诗人对其深入研究的经典和偈颂有所耳濡目染;“传绝唱”则指文浩的佛学思想或讲解具有超凡脱俗之美,令人叹为观止。下句中的“升堂客谩恃多才”,则是对文浩在众弟子中以其广博知识和高深造诣而自豪的一种描写。
“铁牛无用成真角,石女能生是圣胎。”
这两句用了两个譬喻来表达诗人对于佛学修行的理解。首先,“铁牛”象征着坚固不屈的意志和毅力;“成真角”则指通过这样的修炼最终达到真实不虚的境界。而“石女能生是圣胎”,则借用了道教中石头孕育仙胎的神话,来形容佛学中的智慧如同圣胎,能够孕育出真正的觉悟。
“闻说欲抛经论去,莫教惆怅却空回。”
最后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文浩百法的不舍与期望。即使文浩有意离去,诗人也不愿看到他带着佛学智慧而去,同时也希望这种智慧能够留下,不至于徒劳无功。
整首诗通过对六祖和文浩百法的赞美,以及对佛学修行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作者对于佛学知识的尊重与渴望。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师年鬓不争多。
谁言生死无消处,还有修行那得何。
开士安能穷好恶,故人堪忆旧经过。
会归原上焚身后,一阵灰飞也任他。
折槛意何如,平安信不虚。
近来焚谏草,深去觅山居。
志定荣枯外,身全宠辱馀。
分明知在处,难寄乱离书。
闻思相送后,幽院闭苔钱。
使我吟还废,闻君病未痊。
听秋唯困坐,怕客但佯眠。
可惜东窗月,无寥过一年。
郡带女?名,民康境亦宁。晏梳秋鬓白,闲坐暮山青。
赠客椒初熟,寻僧酒半醒。
应怀旧居处,歌管隔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