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师年鬓不争多。
谁言生死无消处,还有修行那得何。
开士安能穷好恶,故人堪忆旧经过。
会归原上焚身后,一阵灰飞也任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寄无愿上人》。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然面对生死的哲学态度。
“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师年鬓不争多。”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年龄的平常心态,不与他人计较长短,接受自然的流转。
“谁言生死无消处,有还修行那得何。”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佛教思想,即认为生死循环是可以通过修行来超脱的,诗人质疑这种观点,或许是在表达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开士安能穷好恶,故人堪忆旧经过。”
这两句中,“开士”可能指的是有见识之人,他们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而不被世俗的好恶所迷惑。诗人提到故人和旧时的经历,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
“会归原上焚身后,一阵灰飞也任他。”
最后两句则显露出一种极端的超脱态度,诗人仿佛在说,即使是生命的终结,也只是一场烟消云散的过程,无需挂念。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时间流逝和个人选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折槛意何如,平安信不虚。
近来焚谏草,深去觅山居。
志定荣枯外,身全宠辱馀。
分明知在处,难寄乱离书。
闻思相送后,幽院闭苔钱。
使我吟还废,闻君病未痊。
听秋唯困坐,怕客但佯眠。
可惜东窗月,无寥过一年。
郡带女?名,民康境亦宁。晏梳秋鬓白,闲坐暮山青。
赠客椒初熟,寻僧酒半醒。
应怀旧居处,歌管隔墙听。
别后知何趣,搜奇少客同。
几层山影下,万树雪声中。
晚鼎烹茶绿,晨厨爨粟红。
何时携卷出,世代有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