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松江驿

便向中流出太阳,兼疑大岸逼浮桑。

门前白道通丹阙,浪里青山占几乡。

帆势落斜依浦溆,钟声断续在沧茫。

古今悉不知天意,偏把云霞媚一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仿佛从江中心流出了太阳,又好像宽阔的河岸紧挨着神话中的浮桑。
家门前的白色道路直通向皇宫,波浪里的青山覆盖了多少乡野。
船帆倾斜着靠在水边,钟声时断时续回荡在苍茫之中。
古往今来人们都不知上天的意愿,偏偏用云霞装点着这一方天地。

注释

便向:仿佛,好像。
中流:江中心。
太阳:此处实指太阳,比喻光明、希望。
兼疑:又似乎,同时感到疑惑。
大岸:宽阔的河岸。
逼浮桑:靠近传说中的神木浮桑,浮桑为神话中的树名,常用来形容高大的树木或仙境。
门前:家门前。
白道:白色的路,可能指铺有白石或沙子的道路,象征高贵或纯洁。
丹阙:皇宫,红色的宫殿,代指朝廷或帝王居所。
浪里:波浪之中。
青山:青翠的山,这里可能也寓意稳固和永恒。
帆势:船帆的姿态。
落斜:倾斜下落。
依浦溆:依靠在水边,浦溆指水边或岸边。
钟声:寺庙或塔楼的钟声。
断续:时有时无,间歇性地。
古今:古往今来,历史上所有时期。
悉:都,全。
不知:不了解,不明白。
天意:上天的意愿,自然的规律或是命运的安排。
偏把:偏偏用,特地以。
云霞:美丽的自然景象,这里象征美好或装饰。
媚一方:装点一方天地,使一方变得美丽迷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生命力量的赞美之情。

“便向中流出太阳”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中心视角,从江心望去,太阳似乎从水波之中升起,光线与波光交织,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景象。紧接着,“兼疑大岸逼浮桑”则描绘出江岸与树木相依的情形,给人一种既坚固又柔和的感觉。

“门前白道通丹阙”中的“丹阙”,常指皇宫,也可能是对远方山峦的美好称呼,这里或许暗示了诗人对于遥远之物的向往。而“浪里青山占几乡”则通过水波中反射出的青山,表达了时间流转与空间变迁之间的哲思。

“帆势落斜依浦溆”描绘了一幅帆船在江上缓行的情景,“钟声断续在沧茫”则捕捉到了远处传来的悠扬钟声,与周遭环境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两句“古今悉不知天意,偏把云霞媚一方”,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界不可预测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宇宙奥秘的感慨。这里,“偏把云霞媚一方”既可理解为大自然不经意间展示出的魅力,也可能是诗人内心对于某种美好持久存在的愿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宇宙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题法华寺绝顶禅家壁

苍翠岧峣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

飞流便向砌边挂,片月影从窗外行。

驯鹿不知谁结侣,野禽都是自呼名。

只应禅者无来去,坐看千山白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故人废宅二首(其一)

举目凄凉入破门,鲛人一饭尚知恩。

闲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兰荪。

壶觞笑咏随风去,唯有声声蜀帝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题故人废宅二首(其二)

寒莎野树入荒庭,风雨萧萧不掩扃。

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

精灵消散归寥廓,功业传留在志铭。

薄暮停车更悽怆,山阳邻笛若为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

少小高眠无一事,五侯勋盛欲如何。

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

鸟自树梢随果落,人从窗外卸帆过。

由来朝市为真隐,可要栖身向薜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