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故人废宅二首(其一)

举目凄凉入破门,鲛人一饭尚知恩。

闲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兰荪。

壶觞笑咏随风去,唯有声声蜀帝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抬眼望去尽是凄凉进入破败的门,即使是传说中的鲛人在接受一顿饭的恩惠后也会感恩。
曾经熟悉的闲花依旧含笑开放,而那些怪石冷酷无情更不会言语。
砍柴的老翁顺手修剪着桃李树,放牧的童子兼带着踩踏了兰花草。
饮酒欢歌随风飘散离去,只留下阵阵哀叹如同蜀帝之魂回响。

注释

举目:抬眼望去。
凄凉:荒凉、冷清。
破门:破败的门。
鲛人:神话中的人鱼,此处比喻知恩图报者。
一饭尚知恩:即使受人点滴之恩也懂得感激。
闲花:指不引人注意但自得其乐的花。
旧识:以前就认识的。
含笑:花开的样子,也比喻友好、乐观的态度。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这里可能寓意冷漠或无动于衷。
无情:没有感情,不为所动。
樵叟:砍柴的老翁。
和巢:整理、修剪,这里指顺便修理。
桃李:桃树和李树,也可象征门生、弟子。
牧童:放牧的儿童。
兼草:同时践踏草地。
兰荪:兰花和荪草,泛指香草,比喻高洁。
壶觞:酒器,这里代指饮酒作乐。
笑咏:欢笑吟咏。
随风去:随着时间消逝。
蜀帝魂:可能指古代蜀地君王的灵魂,这里象征哀婉的情怀或历史的回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题故人废宅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残破景象的凄凉感慨。

“举目凄凉入破门”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氛围,让读者一开始就能感受到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凉。这里,“举目”意指抬头观看,而“凄凉”则透露出一种深切的情感。

接下来的“鲛人一饭尚知恩”,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于过去生活中细微之处的记忆和珍视。即使是最简单的一餐食物,也能让人怀念起往日的恩情。

第三句“闲花旧识犹含笑”表达了诗人面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尽管现在只剩下遗迹,但在诗人的心中,那些记忆依然温暖而有生命力。

“怪石无情更不言”,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缺乏感知和回应的情感反应。这里,“怪石”象征着冷漠无情的世界,而“更不言”则表达了诗人的沉默与无奈。

五六句“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兰荪”,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景象。其中,“樵叟”指的是樵夫,“和巢”则是古代一种居所的名称,这里代表着平静的农家生活;“牧童”则是放牛的小孩,整体上展现了一个宁静且充满生机的乡村画面。

最后两句“壶觞笑咏随风去,唯有声声蜀帝魂”,诗人通过对比手中的酒具和消逝在风中的欢笑声,表达出一种无常和悲凉。这里,“蜀帝魂”则是指历史上的蜀汉皇帝刘备的亡灵,意味着即使是曾经权势滔天的帝王,也只能留下一缕遗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往昔,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物质世界无情变化的感慨和无力回天的情绪。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题故人废宅二首(其二)

寒莎野树入荒庭,风雨萧萧不掩扃。

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

精灵消散归寥廓,功业传留在志铭。

薄暮停车更悽怆,山阳邻笛若为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

少小高眠无一事,五侯勋盛欲如何。

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

鸟自树梢随果落,人从窗外卸帆过。

由来朝市为真隐,可要栖身向薜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题陶详校书阳羡隐居

芸香署里从容步,阳羡山中啸傲情。

竿底紫鳞输钓伴,花边白犬吠流莺。

长潭五月含冰气,孤桧中宵学雨声。

便泛扁舟应未得,鸱夷弃相始垂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盛令新亭

举目岂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台。

偶尝嘉果求枝去,因问名花寄种来。

春物诱才归健笔,夜歌牵醉入丛杯。

此中难遇逍遥事,计日应为印绶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