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元美(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闻君雨雪到青州,春尽鸿书未可求”,开篇即以“雨雪”和“青州”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友人远行的艰辛与孤独。同时,“春尽鸿书未可求”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书信的期待与无奈,春已逝去,而友人的消息仍未传来。
颔联“莫问弹冠千载事,徒令把袂故人愁”,诗人劝慰友人不必忧虑过往的琐事,以免徒增离别的愁绪。这里运用了“弹冠”这一典故,比喻官场上的升迁之事,同时也暗含对友人仕途的关切与祝福。
颈联“浮云万里中原色,落日孤城大海流”,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辽阔的天地间,友人所在之地的孤独与遥远。浮云飘荡,象征着世事无常;落日孤城,映照出友人的孤单身影;大海奔流,则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不息。
尾联“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诗人借古喻今,感叹自古以来官场的风尘仆仆,即使是傲骨铮铮的官员也无法逃脱。最后,诗人希望友人在即将到来的清秋时节,能够安然静卧,远离尘嚣,享受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蕴含了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